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普遍承认儒家的"六经"为其原典,研究法律文化应遵循其原典精神实质。武帝独尊儒术,将"五经"入学官,从此经学成为儒家的专学,五经的原典精神也就成为儒家的理论,经学思想同时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汉儒又用经义决断疑狱,经学与法律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法系的原典。这种原典文化与刑律的完满结合由《唐律疏议》的编纂而完成。中国古代法典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水准,与参与立法者都是当时最具实力的"通识之士"、由硕儒编修有着直接关系。中国自古以来极为重视法典的修纂,其宗旨并不在于个别法条的轻重缓急,更在乎整体法典所内涵的原典精神。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追溯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分析了现代治国理念区别于传统治国理念之处 ,阐述了儒家道德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3.
将儒学传统与现实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结合起来论究,不难发现,儒学传统中的相关思想内容,既可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筑建民族文化传统根基,其自身又可经创新性诠释而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的组成要素;并且,创新性开掘儒学传统资源,有助于建立健全、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4.
科举,作为整合传统中国的文化教育、官吏选拔、精英政治的制度中枢,于1905年清末新政中一朝被废。废科举之后,沟通传统教育与传统政治的桥梁断裂了,士绅阶层出现巨大分化,官僚体系中的书生群体被军人集团取而代之。清末宪政改革的失败,自废科举时起,便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讨当代韩国儒教的现状,本文首先考察了韩国儒教的宗教争论、儒教界的组织与活动。其次,为了探讨代表韩国儒教文化的成均馆仪礼文化,主要通过分析释典祭仪礼的由来及其种类、释奠佾舞的乐章歌词,对韩国儒教现状与演变过程进行考察。韩国的儒教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形态的有形文化,例如成均馆的文庙、明伦堂、释奠、佾舞、地方乡校等建筑物或祭祀仪式;另一类是虽然没有一定形态,但保留在韩国人意识中的无形文化,例如礼仪精神、士精神以及祭祀文化等。  相似文献   
56.
王凌皞 《法学研究》2013,(1):107-122
《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法令目按语说:"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刑(法)如此,刑法学如何?刑法学家又如何?如果说"国家不幸诗家幸",那么刑法学家则相反,国家不幸,刑法学家亦必不幸;而盛世虽不尚刑,但刑法学家却有幸扶翼社稷,  相似文献   
57.
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从《周易》发轫,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的确立和发展,到宋明理学时代趋于成熟。理学诸子从宇宙本体论与人生境界说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说,使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成为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8.
儒家孝道是家庭与社会和谐的调节器,它具有追求物质保障、主张人格平等以及体现世俗权利对等的法律价值。在法学理论视野中孝道是一种民事亲属权法律关系,却被封建刑事立法扭曲。今天,应用民事亲情权匡正被扭曲的孝道,使其适应当代社会要求,从文化和制度方面充分发挥其和谐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9.
郑湘萍 《桂海论丛》2003,19(2):62-65
“中庸”作为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 ,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文章阐述了儒家“中庸”观的渊源、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并试图从实际出发全面评价儒家的中庸观 ,阐述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0.
对企业组织及其发展走势的认知应该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而不能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并为不同时空下的不同形态所遮蔽。由此就有:首先,与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相对应,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就是对企业的合理认知;其次,在现实世界中,信息和力量的不对称却导致了企业组织的异化发展,由此就产生了当前盛行的股东价值观;最后,随着社会发展带来信息机制的完善和力量分布的分散,异化了的企业组织又会呈现出回归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的基本趋势。同时,对企业的认知也与社会文化和心理意识有关,因而不同社会中的企业组织呈现出的异化程度也不一样。事实上,无论是在产权安排还是治理机制上,日本等东方社会的企业组织都与流行的理论存在很大差异,相应地,我国企业组织及制度的建设也必须与儒家社会的文化心理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