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3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成诗 《行政与法》2005,3(7):16-18
本文借人文之说对中央有关精神,对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应对措施等,作了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142.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由此引发我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自我审视;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构建;三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对未来世界的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它是我们党执政之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源自它的科学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正确反映.要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4.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特点,也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价值选择。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策制定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决策评判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决策完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本文试图分析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内容脉络.文章从新教教义及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天职观"出发,将其影响主要分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物质)和对生活方式(精神)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恋爱、婚姻问题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调查问卷和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了她们的恋爱观和恋爱心理,主张维护女大学生的相应权益,并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正确地引导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7.
警力不足不仅严重制约着公安职能的充分发挥,危及公安机关的社会声誉,影响公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广大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与干事创业激情,从整体上削弱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与向心力。针对当前警力不足的现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以切实提升警力,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融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为一体,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于一身。思想上同心同德是根本,目标上同心同向是灵魂,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建设和巩固政治共识是"同心"的基础。毕节试验区同心共创、同心共建、同心共进的探索和实践,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同心"思想的孕育、形成和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9.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超人智慧,实施了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武装的成功改造。在改造袁、王部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一系列超人的策略思想。袁、王部队成功改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0.
《中东研究》2012,48(5):671-682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methodology of conceptual history to contest two of the most commo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domina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 in the field of Middle Eastern studies. The first approach relies on the assumption of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modernity and Islam and captures Arab modernity using concepts such as ‘adoption’. The second understands Arab modernity through concepts such as ‘imitation’, contending that it is a legacy of Western imperialism.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both theories by examining the genealogy of tamaddun (civilization, being civilized), a pivotal concept used in nineteenth-century Arabic to imagine modernity. The genealogy of tamaddun elucidates that medieval paradigms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madina (polity) were rediscovered, reimagined, and reu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is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 imperialism. The article suggests understanding Arab modernity and its critique from within, rather than outside of, the temporality of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