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78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7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革后的中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也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正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92.
丰富的策略思想是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分 ,它不仅保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 ,而且充分展示了邓小平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能力。邓小平策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伟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3.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记载着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词汇。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部件”是毛泽东“生产的”。邓小平倡导真理标准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在拨乱反正中,确立了毛泽东创立的思想路线,作出十项贡献。江泽民同志总结党的思想路线创立以来的发展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把解放思想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并且多次对思想路线进行了深刻阐发,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4.
邓小平的独特个人经历、思想素质以及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等,决定了他的理论创新方式有着以下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动摇;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有世界眼光和能反映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5.
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根据俄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实际提出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在领导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既有广泛的一致性,又有较多的区别: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之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
邓小平提出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平行监督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强调监督渠道多样化,构建多渠道、多方位的执政党监督体制。他的党内监督思想深刻揭示了执政党监督制度建设的规律性,为党的监督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发展、重大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的、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实质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从事业和时代发展需要出发,打破僵化保守思想,大胆实践和试验,弘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江泽民坚持和发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创新思想,把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
邓小平"国权"思想体现出以下五个鲜明特点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性;国家主权的至上性;国家利益同世界利益的一致性;"国权"高于"人权"的原则性;维护、实现"国权"的务实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0.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特点,也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价值选择。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策制定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决策评判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决策完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