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61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我国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载体,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规划纲要》的获批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吉林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今后,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将继续组织一批跨学科的专家研究长吉图发展战略、东北地区发展战略、东北亚经济区发展战略,以支持长吉图的建设发展,助推吉林振兴和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112.
作为“清华中国文学系的柱石”的闻一多的教育理念和实绩,尚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闻一多主张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培养学术研究的人才”、“把中文系办成学系研究中心”,以及在《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一文中提出的看法,对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乃至我国大学文科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高校文化建设现状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4.
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教法治在我国已初步确立,是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而大学自治是保护学术自由的重要机制,在此机制下,大学可以在与学术自由相关的范围内行使相应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高教法治对大学自治有着保障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5.
高校校园媒体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舆论、宣传教育、沟通信息和提供娱乐等重要功能,但是也存在思想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重视、其他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对思想教育功能形成冲击、校园媒体自身的不成熟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校园新闻思想教育功能的领导,建立校园新闻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引导校园舆论的本领,充分发挥校园各类媒体的优势,优化校园新闻管理体制,加强新闻队伍战斗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6.
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化服务是现代科技发展为图书馆行业提供的新兴的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服务创新,在服务观念上要以读者为本,在服务内容上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在服务水平上要实现多元化,在服务模式上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7.
文章厘清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定义特征,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功能和建设理念,着重对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宏观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确定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8.
文章着眼于对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的价值探析,由古代刑法形成的历史、伦理和精神价值三层次展开论述,在历史价值层面评析了古代刑制具有的社会等级性、宗教性、厌诉性,在伦理价值层面阐述了刑制与道义人情、孝义亲情、宗族法则的融合,在精神价值层面分析了礼法关系变换的三个时期,即礼主法辅、礼辅法主、礼法贯通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119.
Abstract

While the South African media on the whole underwent significant shifts after the demise of apartheid, repositioning was especially acute on the part of the Afrikaans-language press, which during the apartheid years largely served as legitimising institutions for apartheid and now had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democratic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repositioning coincided with a liberal consensus in the news media in general, in terms of which individual rights, independence of the media and freedom of speech were emphasised. What complicated matters for the Afrikaans media was the need to retain the loyalty of primarily white Afrikaans readers, who remained attractive to advertisers, while having to orientate itself in relation to the new centres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country. The precarious balance between the liberal consensus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imperative to carry a torch for Afrikaans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new dispensation, comes to light in news coverage of a recent racist incident at a historically white, Afrikaans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will seek to explore editorial comment on the incident in selected Afrikaans media, to indicate how the event was interpreted and presented as an individual transgression, rather than a systemic and historically determined problem.  相似文献   
120.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素养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当代大学生主要担当了“青年”、“子女”、“学生”与“公民”四种社会角色.大学生以“学生”为其社会角色的主体,并日益关注其国家“公民”的身份,同时兼有社会“青年”和家庭“子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