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227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1.
意识形态算法输入与算法意识形态输出是算法的一体两面。意识形态算法与算法意识形态既具有同质化特点,也具有异质化特征。意识形态算法具有权威性、系统性、指导性、宏观性和普遍性,算法意识形态则具有去权威性、去系统性、去指导性、去宏观性和去普遍性,且反中心化。算法意识形态具有流变、灾变、癌变的三种趋向。加强算法的伦理建设、法治建设、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12.
朱虹影 《法制博览》2023,(15):136-138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数字化信息被社会共享,市场信息透明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各平台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筛选、再组织等,使有效信息显现,供其有效利用。算法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通过处理数据,联系本身孤立的数据,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故此被平台经济市场青睐。而以“大数据杀熟定价”、消费者被限制交易为代表的一系列不合理利用算法导致的问题陆续出现,以致大数据时代下实施垄断行为空前容易,不同程度地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算法共谋行为,其协商过程的隐蔽性与模糊性、主体的特殊性导致对其的认定和管理棘手,急需相关反垄断监管措施和法律进行监管和规制,算法共谋行为应成为当下反垄断执法的重点,以此来促进市场公平、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13.
414.
随着数字新闻的算法转向,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精准化推送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形式。算法推送新闻提高了传播效率,提升了用户服务体验,也在新闻分发渠道建构了新的权力秩序。在这种新的权力格局下,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把关人缺失等负外部性问题被放大,并衍变为严重的公共问题。对此,我们应综合运用技术、法律、伦理等举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415.
为了消除监控视频中运动模糊车牌图像的频谱图中间十字形亮纹对模糊参数测量的干扰,首先对运动模糊车牌图像的频谱图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基于Radon空间变换检测出模糊角度θ,然后对频谱图反向旋转θ后按列相加求和后得出模糊长度.分别选用四张不同像素值占比的运动模糊车牌图像对其模糊参数进行精确估计和盲估计,并基于Lucy-Rich...  相似文献   
416.
在数字化发展阶段,荷兰通过组建关键信息数据总库和制定以人为本可信任的人工智能算法规则,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权利保护框架和数据保护框架,为引入风险路径创造了条件。在数字化成熟阶段,SyRI案不仅是风险路径的首次实际适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复杂算法中,风险分析在分类手段、受力对象和推导逻辑上的颠覆性改变及其诱发的路径风险。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荷兰经验,并结合自身制度优势,通过使用更开阔的系统视角和更包容的协同工具,来应对风险路径从预防走向侵入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17.
网络社会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意识形态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议题、算法与编码的资本驱动,媒介、网民与社会的主体互动,技术、文化与权力的现实运动,凸显了网络意识形态感性化传播机制的重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通过"质询、赋权、资本运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体系和权力结构,并日益成为关乎社会治理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优化议题设置模式、完善网络制度建设、构建媒介素养教育、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是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18.
419.
郑婕 《法制博览》2024,(10):133-135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于经济的持续提升,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人工智能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同时,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难以忽视。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法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和规制措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法律对人工智能侵权现状可行的监管与规制思路,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完善侵权责任制度、加强监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20.
武晓潇 《法制博览》2022,(5):160-162
人工智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国内在顶层设计上给予了人工智能极大的支持,实践领域也积极将人工智能纳入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尽管如此,在承认人工智能法律应用上仍然存在重重障碍.在法的制定和实施上,立法者还不具备数据思维,自动化执法可能导致程序正义受损,而且由于智能裁判的特点,法官的接受意愿并不高.此外,人工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