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25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122.
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四种基本的叙事范式:第一,以意识形态和政治需求为导向的国族化叙事;第二,以美丽边疆和日常生活呈现为导向的景观化叙事;第三,以民族认同和草原文化表达为向导的民族化叙事;第四,以聚焦个体和关注现实为导向的个体化叙事。文章基于叙事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厘清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演进规律,探寻内在的动因,思考叙事方式与文化建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凸显电影文本对文化建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文章将反排木鼓舞的动作语汇置于仪式场景,对反排木鼓舞的四次展演情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反排木鼓舞的仪式展演可视为一个结构与反结构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与象征意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与仪式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过程视角来看,仪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并体现着社会的整合与延续,通过仪式展演与舞台表演,反排木鼓舞不仅强化着当地的祖先崇拜、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同时也是当地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与个体情感的一种交融体验与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124.
ESP需求分析理论要求,ESP课程的教学应该以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托。商务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其教学过程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本专业目标岗位群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这些岗位对语言方面的能力要求形成本专业语言综合能力的内涵,以此为总体要求来厘清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指导语言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5.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reeping authoritarianism in Bangladesh’s culture and politics. Political events since the 1940s that have shaped the presently unstable state of Bangladesh’s society are interpreted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their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is unstable political state is the ongoing search for Bangladeshi national identity. Accordingly, the paper seek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why and how the present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visions in Bangladesh have emerged from the fundamental debate over whether (1) Bengali ethnicity, language, culture, and secularism, (2) Muslim nationalism or (3) a combination of both should become the marker of Bangladesh’s national identity to secur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Furthermore, recent social,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across the Muslim world suggest that attempts to introduce ultra-secularism in some Muslim-majority countries since the 1950s have led to authoritarianism, a movement which has ultimately ended or will soon end through popular Islamic upsurges. Bangladesh seems to be moving toward such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as the people have become restless in their desire to remove creeping authoritarian, the mark of a repressive regime that has emerged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e key lesson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extant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Bangladesh is that the extreme form of secularism or ultra-secularism, which the present ruling Awami League and its left-communist allies continue to advance and impose from above, is neither desirable nor acceptable to Bangladeshi Muslims whilst there is clear movement away from ultra-secularism by other Muslim-majority countries. 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since neither assertive secularism nor theocratic Islamism can flourish in Bangladesh, a competitive democratic political order that accommodates aspects of both secularism and Islamic ethical-moral codes could be a feasible model for the achievement of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at is so fundamental to the promotion of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首先讲述马哈蒂尔外交语言的广泛内容,然后分析其特点,接着指出马哈蒂尔外交语言在他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阐述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最后指出,尽管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7.
在公安文书写作中,不仅需要确定性语言,同样需要运用无法确定其外延的模糊性语言。模糊语言有其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安文书的写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模糊语言,使公安文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社会文化也是生产力.当前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构成包括:尊重秩序,崇尚自主,诚实守信,责任意识,利他行为,自我约束,多元发展,务实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2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要真正行使其职能,在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就必须适应时势发展需要调整自身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在工作方法 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理清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努力促成二者的“联姻”,无疑应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0.
创建学习型企业,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也能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