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狂人日记》中,狂人父亲的形象是缺席的,这使得此在环境下的父权处于缺失状态。这就隐含着一种内在的文化关联:狂人个性意识的觉醒正是以父权缺失为前提的,随着社会转型而来的西方新型教育也由于某种父权的缺失,获得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机缘。然而,在沉重的互相牵掣中,小说最终以狂人由觉醒始、由再度被同化终的悲剧,彰显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曲折艰巨性。  相似文献   
62.
<龙城录>一书应属北宋后期的著作.<龙城录>所载赵师雄罗浮梦仙之事的文本自身充满矛盾,且有明显牵述苏轼松风亭咏梅诗意的痕迹,苏轼的作品更具原创性.宋人明确使用这一典故始于北宋末期.罗浮山下梅花村始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这一名称同样源于苏轼的咏梅作品.  相似文献   
63.
鲁洁先生对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德育理论有着重大的、特殊的贡献。道德教育哲学是她治教育学的核心和灵魂,以道德之眼看教育、思教育是她教育学术思想的明显标识。她建构的是有人的和为人的德育,是以人的生活为坚实基础的德育。她一直在关注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她不迷信过度物质化、占有式的西方现代化,同时却高度重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新发展,敏感于它们区别于近代人本主义的新特征。她完全不满足于传统的道德概念,她试图冲破规范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知识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工具论的道德解释论以及现存论的道德解释论。她已相当完整地构筑起道德教育哲学的理论大厦,也相当深刻地回应了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教育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祝贺她寿辰的最好方式无疑是激发人们重温她的作品,走进她的学术生活,更深入一些地研究她的思想。  相似文献   
64.
黄宗炎 《桂海论丛》2004,20(1):89-91
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 ,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旨在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的战争。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宣布广西独立 ,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并在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极其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5.
鲁迅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独创性对当代先进文化建设仍是一面旗帜;鲁迅的“立人“与“立国“思想,仍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鲁迅的“业余性“昭示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应积极关注整个民族和世界的发展;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仍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针和方法.  相似文献   
66.
《琉球百问》《琉球问答奇病论》是清代道光年间,琉球御医吕凤仪就个人行医经验所遇之疑难杂症向当时吴门医派大家曹存心(1767—1834)问诊求方的文字记录,这些记录成为观察清中叶琉球疾病医疗史的珍贵资料。据现存最早使琉球录的作者陈侃(1489—1538)曾观察琉球居民的体格如是说道:"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札,或壮、或老始生痘疹。"琉球居民是否恒常康健?是否果真完全不需医药?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将以《琉球百问》为中心,透过观察琉球当时的疾病与社会生活之关系,重新省思陈侃说法的真实性。从本文的讨论得知,琉球居民的疾病现象既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例如天花、梅毒),也有某些程度的地域性(例如铁树根毒)。可见《琉球百问》相当程度地反映当时琉球人的某些生活方式与社会情境,并成为中国历来使琉书写的某些观察角度与思维盲点的绝佳对照。  相似文献   
67.
葛琴与鲁迅     
鲁迅用《〈总退却〉序》将葛琴推向了文坛,葛琴沿着鲁迅所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描绘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将中国的眼睛点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葛琴对鲁迅精神的再一次逼近。  相似文献   
68.
鲁迅对左翼文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左翼文学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二是充分肯定左翼文学的成就、价值及前景;三是具体分析左翼新人的创作个性;四是对左翼文学发展中的偏差做出犀利的批评。这些评价,对于左翼阵营坚定信念、调整策略、纠正偏颇、健康发展以及扩大海外影响,产生了重要作用;给后世认识30年代文学史提供了参照,关于人与文学的深刻见解更具有超越性的意义。但由于诸多原因,鲁迅的评价,在宽广的视野之外,仍有一定的盲点,有时存在着情绪化、绝对化、自相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