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265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5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解构力,也有再创造力。在大众文化崛起的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2.
刘红彦 《行政与法》2012,(12):96-99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和完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应对危机,迎接挑战。而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迫切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政治道德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43.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业经济,需要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法治农,完善农业立法体系.从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概括论述农业立法体系的基本体系,从纵向看中国农业立法分为5个层次,从横向看主要涵盖17个领域.  相似文献   
44.
民众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是构筑民族精神脊梁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划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褒扬了真善美,贬斥了假丑恶,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5.
试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荣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又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具有节俭思想的消费伦理意蕴,大学生应以其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46.
监狱执法理念是涉及执法和管理的根本性问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是社会法治文明在监狱执法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适应监狱体制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的必然要求,是面向监狱工作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监狱机关要在执法和管理中努力做到依法、规范、公正、文明,重点解决好“三个不能”的问题,抓好“四种规范”,在执法工作中实现“五个更加”,促进三个方面的文明化建设。监狱机关要以正确执法理念为统揽,正确定位监狱的职能和监狱警察的职责,努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积极探索新的监狱生产组织结构,稳妥推进监狱体制和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推进监狱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7.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模式开发不彻底,已经成为当前阻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把职业能力培养和岗位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三是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应更多地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摸索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8.
《审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其早期美学理论修正和整合的结果。它对人的价值的张扬,对美的捍卫,对艺术的探求,曾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复苏的标志。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外部延伸,诠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构建过程和逻辑结构。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含蕴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整体。劳动范畴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生成过程的缩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人类社会演进问题的主线。劳动范畴的理论图景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结构的映像,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模块的枢纽。因而,劳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核,为呈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