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管祥久  范国强 《学理论》2010,(12):111-112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史史学家。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白寿彝先生强调注重民族团结、民族协作、汉族的主体性等在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史史学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2.
2010年是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一百周年。在"日韩合并"到二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和"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先后两次剥夺了朝鲜人的国籍,进行了人权侵害。21世纪前后,《日本国籍法》的两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在日朝鲜人的人格和权益。  相似文献   
113.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家族哭嫁歌中蕴涵着丰富的孝亲内涵,它是出嫁女子要求孝敬自己双亲的真实反映,也是新娘的家人对她孝敬公婆的婚前教育。在以哭为喜,以哭定才德的心理下,哭也是出嫁女子对父母尽孝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为其他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开展这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文章提出: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抓手;采取措施解决民族地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急需的资金;各级政府在转变职能中,要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搞好管理和服务;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基础性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5.
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健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108-109
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值得我们挖掘、保护、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6.
在明清王朝统治的3个多世纪里,南方数省毗邻的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部,多次发生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赶苗拓业”事件。“赶苗拓业”虽然不见于正史的记载,但却是包括明朝开国皇帝在内的封建王朝的统一行动,是统治阶级“平蛮”政策的实施。它给被剿杀、驱赶的相关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并迫使苗族大规模西向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7.
邓小平民族思想,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上必须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由此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民族思想涵盖了民族平等论、民族发展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民族改革论、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论等。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而多元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论苗族婚习同婚姻法的差异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人们对苗族传统婚恋自由现象的误解,分析了苗族婚习与现行婚姻法的差异,提出了调适这些差异的方法,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婚姻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9.
苗族稻作与祭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放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0.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自刘邦首用汉国号以后,出于寻求正统的心理、现实政治的考虑、文化取向的需要等复杂情形,汉国号为后世诸多汉族与非汉族建国者反复沿用,而中国古代家天下的政治特征,因此表露无遗。汉国号所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又使得“汉”成为域外有关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并逐渐演化为此后直至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