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32.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 《思想战线》2006,32(6):102-106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本质属性是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表现为对于动植物的亲情、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意识以及利用资源的责任体系三个层次。从当代生态主义的视角考察,佤族传统生态观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之向度,从而对于当代全球的生态平衡,对于中国科学、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内涵及其与当代人类价值观的可通约处,可以使佤族在未来寻找到传统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佤族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3.
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贫困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贫困有其客观的自然、历史与社会基础.喀斯特环境的地表破碎、山高谷深、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系统失调、使人群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少数民族长期的自然经济形成了比较封闭的人文社会环境.应该说喀斯特民族贫地区是由长期劣势自然条件形成的失衡的生态系统,长期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封闭的人文社会环境和长期的单一经济结构形成的脆弱、低值的经济态势共同组合的一个区域封闭、主体薄弱、供体贫瘠、载体超负的地理综合体.  相似文献   
34.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即“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经济不发达”的恶性循环。破解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使“教育”成为内生变量并发生聚变,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价值。强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造就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水平,是统筹区域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造血”意义。  相似文献   
35.
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沈从文浓厚的苗族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家认识世界的独特目光和审美情趣,孕育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态度。这种心理主导下的创作思想,在一个以汉儒文化和西方文明为主流的都市文化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关于双重国籍的问题,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保护海外华人、华侨的利益,中国政府实行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几十年过去了,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应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当今世界承认双重国籍是世界潮流,中国应改革在国籍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37.
藏族农村家庭的现状与演变--西藏拉萨郊区农村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扬 《思想战线》2006,32(2):97-104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拉萨市开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郊区农民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所呈现的适应性改变,反映了国家对农村政策和西藏政策的调整方向。核心家庭的增多和扩大型家庭的减少是西藏农村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缩影。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外出务工导致的谋生手段的多样化扩大了通婚地域和婚配对象的选择范围。家庭内部职业角色呈现出多样化和兼业化的特征,男性强化了在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妇女在家内私人领域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两性间社会角色的分化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8.
民族旅游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进行的旅游开发。基于人类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对民族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理论、田野调查等方法、民族平等观念等方面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革新后越南越中边境民族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革新开放以后,越南党和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其民族政策尤其是北部边境地区的民族政策大力进行调整,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的边境民族政策,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中越边境地区有9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再加上中国一方边境地区客观上存在着的许多现实问题,使得越南所推行的特殊优惠的边境民族政策对中国一方的边境民族地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西南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0.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也在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上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仇恨与爱国热情。原本敌对的国共两党、彼此倾轧的国民党内部派系与心存疑忌的少数民族,在民族大义面前消融了内部隔阂,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转化为团结御侮的救国实践。并上升为中华民族整体的行为方式与实践目标,国家与民族在国难面前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