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苗语中丰富而细密的农耕文化词语的简要分析 ,论述苗族是我国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42.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点上。他对民族基本理论的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43.
羌族"释比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释比传承人愈来愈少面临同化,更令人担忧的是信仰的缺失。"释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把"释比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内进行抢救保护,处理好羌族"释比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在羌族居住地做好羌语羌文推广工作,积极引导羌族现存宗教仪式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和谐共进,也是焕发羌族文化活力、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4.
《百苗图》族称名源探析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百苗图》对贵州各民族的称谓的名源辩析入手 ,按 6种名称由来方式例举性讨论了该书有代表性的称谓名源 ,借此揭示这些称谓的族属和层次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同根异枝"的两个民族,他们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拥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在稻作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生产结构、饮食结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语言方式、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等方面内容。随着民族的迁徙与分化,壮泰两个民族在稻作文化方面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文章主要从稻作文化的视角来比较壮族与泰族的稻作文化差异,分析稻作文化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对四川省乐山市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托县等地进行的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的调查采用了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分为三类。即当事人类、民间权威类、官方权威类。对纠纷类型与数量、纠纷解决主体、当事人对纠纷解决主体的选择、纠纷解决依据、纠纷解决方式等进行了分析。以调解为主的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在彝族的大部分地方仍占据主要地位,特别是在民事领域,同时纠纷的现代解决方式在城市的彝族与汉族之间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对彝族之间的刑事纠纷,国家也加大了干预力度。我们应该重视本土资源,特剐是以情、理、习惯等为代表的民间法,以实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实现纠纷的传统解决模式与现代解决方式的衔接;从而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7.
壮族习惯法及其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着重阐述了壮族在集体生活、社会治安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48.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9.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50.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剖析湘西杉木村的生育现状,意图阐明新时期苗族农民生育观的变迁及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