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旅游产品的质量.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为例,从满足游客对少教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影响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以"真实性"为切入点,总结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并建立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希望这个管理模型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苗亲属称谓是汉、苗民族制度文化某种层面的反映。汉族的亲属称谓丰富庞杂 ,体现出汉族社会家庭的多分性结构、等级观念、古婚制习俗等 ;苗族亲属称谓共同语较多 ,反映出苗族社会的鼓社制、舅权、姑舅表婚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63.
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均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宝贵财富。中国农耕区现存大量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大多因为缺乏创新而难以转换为经济效益,甚至有的濒临失传。湘西苗族"子腊贡米"就是典型案例。子腊米曾进贡清代宫廷,具有较高的品牌声誉。但因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等原因,在20世纪社会历史进程中传承受阻,传统种植规范和保种制度的支持都面临诸多困难,以至于产品质量、品牌感召力和公信度都远不如往昔。因此,发掘整理其传统种植规范,推动原种复壮,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其种植工艺的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的市场公信度,使之转化为经济效益并焕发新的生机,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生态维护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4.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相似文献   
65.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符号和表现形态,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体制结构、文化教育环境等有着内质性关联。片面臆断旅游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影响而作肯定或否定,都不免流于局限性判断与非客观评鉴、决策。在此以贵州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舞蹈二者进行双向动态探讨,以舞蹈人类学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并祈能引起反思,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6.
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兼谈与古典数学的共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类学和数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苗族聚集区域访问调查,整理苗族生活中所用的基数、序数和相关运算、度量衡和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字习俗文化。发掘苗族生活中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符号化、"筹算"中的推理过程和随机思维决策模型等。对苗族文化中的数学与古代典籍《九章算术》、《几何原本》和《周易》的共通之处作初步的探讨,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67.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68.
傣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丰富的信仰文化。依赖这些信仰文化,傣族建立了依托"竜林"的自然圣境与佛教的人文圣境。以这些圣境为核心,傣族培植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的基地。  相似文献   
69.
笔者考证了古代侗款的约法性质,并从程序法的角度分析了古代三江侗族村寨社会纠纷解决的基本运作方式,继而揭示:社会契约固有的群体内在约束力是款约得到有效遵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表现,是侗族先辈们智慧的结晶,风雨桥的传说、风雨桥的多元性、风雨桥的文化元素等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那精妙绝伦的木石建筑结构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