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5篇
  免费   141篇
各国政治   141篇
工人农民   86篇
世界政治   1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6篇
法律   2157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319篇
政治理论   311篇
综合类   216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In the spring of 2014, some anti-Maidan protestors in southeast Ukraine, in alliance with activists from Russia, agitated for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separatist entity on Ukrainian territory. These efforts sought to revive a historic region called Novorossiya (“New Russia”) on the northern shores of the Black Sea that was created by Russian imperial colonizers. In public remarks, Vladimir Putin cited Novorossiya as a historic and contemporary home of a two-part interest group, ethnic Russian and Russian-speaking Ukrainians, supposedly under threat in Ukraine. Anti-Maidan agitation in Ukraine gave way to outright secession in April 2014, as armed rebel groups established the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and 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on parts of the eponymous Ukrainian oblasts. Rebel leaders aspired to create a renewed Novorossiya that incorporated all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Ukraine from Kharkiv to Odesa oblasts. To examine the level of support for this secessionist imaginary in the targeted oblasts, our large scientific poll in December 2014 revealed the Novorossiya project had minority support, between 20 and 25% of the population. About half of the sample believed that the concept of Novorossiya was a “historical myth” and that its resuscitation and promotion was the result of “Russian political technologies.”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by socio-demographic categories indicated that for ethnic Russians, residents of the oblasts of Kharkiv and Odesa, for older and poorer residents, and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retain a nostalgic positive opinion about the Soviet Union, the motivations and aims of the Novorossiya project had significant support.  相似文献   
872.
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环境法 ,环境权力与环境权利的重构因此而获得了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 ,需要将国家环境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相结合的环境法律制度 ,需要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相似文献   
873.
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的第三人欺诈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就这种欺诈而言,法国法认为其不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德国法认为其在对方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存在的情形下即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意大利法则认为其无论对方当事人是否知道其存在均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我国法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实际上相同于意大利法,但有关立法中的不合理因素应当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874.
法学教育与法治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推行法治不仅要进行法律移植和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治启蒙。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却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制约了法治秩序的真正建立。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度的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推进法治国家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875.
完善证券监管--从经济法的社会性本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监管法律制度属于经济法的范畴,经济法的“社会性”本质同样是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本质。以此理论为基点,对我国证券监管的现状作出了实证分析,并阐明了完善证券监管必须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合理界定政府监管权力和证券自律机构的权利。  相似文献   
876.
人文关怀在人民警察执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突出立法、执法的人文关怀是法治建设的更高境界,是国家管理水平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标志。警察执法是国家执法的重要方面。警察要在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各种便民服务措施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变管理为服务,融服务于执法之中,切实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877.
根据管理和专业的要求:以特定专业为管理范畴,以法律法规为管理依据,以有机的 组织体系为管理机制应是构成我国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业务的三要素。以此推论,才能 对我国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业务范围做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878.
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生成,既得益于《民法典》的颁行,又源于网络化时代劳动者私生活安 宁权益保护的迫切需求。从权利性质上看,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然而,在当下 其权利实现却面临诸多困难,表现为与雇主监督管理权的矛盾及冲突,《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框架的不周延性 以及劳动法保护规范的滞后性。研究建议,就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实现路径来看,一是要对《民法典》的保 护路径予以细化和调整,二是要在劳动法中创制新的制度与规则对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与此同时,应遵循 “两 步走”策略,以协调《民法典》保护与劳动法保护之关系,从而充分实现劳动者的私生活安宁权益。  相似文献   
879.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国际法与国内法存在着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化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法也存在着集中化的趋势,但一个“公力救济”的国际社会尚未最终形成。中国目前尚无宪法性法律规定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根据实践,中国在条约的国内生效问题上采用的是纳入的方法。由于缺乏明确规定,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存在困难。应在宪法性法律中明确规定条约在国内生效的程序、不同性质的条约与相关国内法的等级。  相似文献   
880.
本土法与外来法:美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法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继受外来法到形成发展美国本土法 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是有机的、渐进的、不可任意割裂。17世纪早期殖民地的法 制状况具有多元化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18世纪殖民地大规模、全面系统地继受 英国法。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美国本土法形成。在移植外来法、形成本土法的过 程中,美国人重视法律本土资源,坚持可适用性原则。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最先被本 土化的是初级规划,次级规划则较晚被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