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28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Sun HW  Gao CR  Ren GM  Sun JH  Lu J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3):180-182,F0004
目的观察P物质在过敏性猝死人体咽喉和胃肠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过敏性猝死者咽喉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表达进行研究,同时以冠心病猝死者作为对照;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咽喉和胃肠组织P物质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咽喉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表达可作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的形态学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57.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58.
“大练兵”给警体课教学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大练兵"活动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了"大练兵"给警体课教学带来的启示,提出体能课应加强短距离冲刺跑和短距离往返跑能力的教学;散打课和射击课应加强实用性教学;查缉战术课应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59.
"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出于共产国际四大。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 时期,党的力量和影响都不大,因而遭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轻视,反对将中国共产党建 设成群众性的政党,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身上。中共四大根据建设群众性政 党的目标,加强了党的建设,使党开始走上群众性政党的道路。"五卅"运动的成功,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政党。  相似文献   
260.
Sue Onslow 《圆桌》2017,106(1):47-5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major exercise undertaken by the Institute of Commonwealth Studies, London, to put together an oral history of the modern Commonwealth. The project was set in the context of a wider research agenda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Commonwealth has made any difference globally in policy terms. As part of the exercise, the author, who was the lead researcher on the project, interviewed senior figures within the Commonwealth who played key roles in shaping the destiny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n influencing policy. The article is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exerc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