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16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241.
在信息时代,信息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新领域,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国家主权在外部受到信息霸权、网络恐怖主义的挑战,在内部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制约。为维护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中国需要采取发展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网络管理、完善信息法律法规、构建信息伦理、推动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242.
ABSTRACT

Despite an increase in initiatives aimed at enhancing political transparency, democratic states claim the right to withhold information from citizens: classified intelligence and military programs, diplomatic discretion, closed-door political bargaining, and bureaucratic opacity are examples. Can the state’s claim to restrict access to information be justifi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essay, I focus on the arguments that defend the state’s claim to restrict access in terms of the state’s right to privacy where the state privacy is presented as a species of group privacy. While I concede that group privacy may be defended, I argue that governments and parliaments are not the kind of groups that may exercise privacy against citizens because of the relation of accountability in which they stand to citizen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essay, I propose an alternative argument to the effect that the scope of openness required in democratic governance is less extensive than traditionally assumed. I focus on the concept of democratic authority and argue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practices of classification as an exercise of a special right to secrecy that is implied in the democratic state’s right to rule in a content-independent way.  相似文献   
243.
化国宇 《青年论坛》2011,(4):96-100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施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具体内涵和价值取向上的契合性,也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强大互动作用。对这种必然联系的正确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44.
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应根据起诉范围、起诉条件、举证责任、诉讼时效、诉讼费用等问题对其进行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流失。  相似文献   
245.
本文是对陈寒溪博士《中国如何在国际制度中谋求声誉——与王学东商榷》一文所做的回应。本文先进一步澄清国家的"声誉"与"威望"两个概念之间的根本性区别。之后,本文解释了中国在参与国际制度中的声誉考量:在结构性压力下,为了避免受到遏制,崛起中的国家具有建构良好声誉的动力,积极显示自身的意图,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宽慰其他国家,从而消减被遏制的可能性。既然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困境不可能彻底消除,那么中国之所以通过参与国际制度塑造自己的声誉,主要目的是竭力避免成为体系主导国家集团的遏制对象。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人权与安全制度的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中国既不采取制衡战略,又不是简单地追随或者跟风。本文认为,《商榷》一文的价值在于,促进了对国家声誉研究的精致化、层次化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246.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笔者认为,这种控制力事实上也就是指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力,主导作用的本质就是宏观调节和控制作用,国有经济就是为了增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而产生、存在的。我们应当根据国有经济的这种作用本质合理安排和设计国有经济改革和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7.
While revolutionary attempts to eradicate religion have been well studied,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little-known attempt to construct state hegemony within the religious sphere by founding a revolutionary Church (the Iglesia Católica Apostólica Mexicana, or Mexican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 in 1925. The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agrarian ideology of the schism, conceived as a revolutionary form of spiritual modernisation. It then charts the popular reception of the schism in Mexico State and argues that some agrarianised communities appropriated the new religion because it was seen as the spiritual adjunct of land reform, a means of blending popular revolutionary and religious beliefs, and a sectarian political weapon.  相似文献   
248.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践中,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相关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而且损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行为是国际罪行,是国际刑法规范的对象,适用普遍管辖原则。该行为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责任,因此,从国际法角度追究相关国家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是受害国的重要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249.
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面对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实现多元社会的整合与稳定是民族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哈贝马斯将其交往行动理论向政治哲学领域推进的过程中倡导话语政治与商谈民主。借用哈贝马斯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解读,解析公民身份与宪法爱国主义,有助于解决民族国家内部蕴含着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矛盾、共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张力。  相似文献   
250.
田先红 《青年研究》2012,(1):38-49,95
20世纪末赣南农村涌现的弃婴潮和收养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绩效。弃婴与收养的潮起潮落,不仅折射出村落生育文化的转变,更裹挟着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转型意味。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生育政策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是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亦即国家权力该如何与数量众多且又高度分散的小农相对接的问题。由此,国家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政策制度的设计,而且要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