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值得探讨。详细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草案法律名称、相关概念表述、交通管理的主体、裁决处罚权限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改,希望能为立法机关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2.
Rapid urbanisatio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speeding, negligence in road safety, and other factors have led to the inevitable worldwide growth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pedestrian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relea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oad traffic collisions are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for people of all ages, with approximately 1.35 million road fatality deaths occurring globally each year. Figures from the report also highlight that a large part of road deaths involves pedestrians as the most vulnerable road users. Therefore,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t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duction of road casualties and permanent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is urgently needed. Thu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ap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forensic examination in tackling road fatalities and explore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discipline, such as nature of a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 common issues resolved by this type of examination and typical physical evidence us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s. Moreover, the paper outlines the latest advances and approach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33.
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及伤残评定特点。方法 对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6~18岁儿童,交通事故每天10~12时和16~18时最多,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和货车多见,肇事方式多见于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伤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部和四肢多见,损伤类型以骨折、挫伤、创多见,但内脏损伤相对较轻,下肢骨折远多于上肢。损伤程度多评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以Ⅸ、Ⅹ级轻度伤残为主(33.2%)。结论 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儿童和少年的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34.
传统东亚格局具有明显的一元化特点,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政治安全都高度依赖美国。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的经济贸易依赖逐步被中国所取代,从而形成当前东亚地区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即政治安全依赖美国,而经济贸易依赖中国。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后逐步形成的东亚传统的合作模式也遭遇多层面挑战。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基础扎实、背景厚重、举措有力、开放度高、统领力强,在区域合作架构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也为走出东亚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开启了可行路径。中国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者,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关系将发展到全新阶段,提升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3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南亚经济增长一直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江苏省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因此,江苏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基金,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提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投资促进贸易,加强文教与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6.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宁夏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创造了历史机遇。宁夏要借助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效应,坚持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快自身发展,增强宁夏对外开放的魅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中,货币流通是基础和先导。开展金融合作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基础,而且也是顺应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阐述金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面临的各种挑战,建议从开发性金融为先导引领区域金融支持;拓展人民币结算和扩大互换规模,推进区域性金融支持;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建立丝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38.
钟飞腾  张帅 《外交评论》2020,(1):20-64,I0002,I0003
从2017年开始,国际舆论较为频繁地使用"债务陷阱外交"描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目的。从经济角度衡量,中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条件并不苛刻,且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之前,大量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负担就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并不存在"一带一路"引发系统性"债务陷阱"的问题。因此,"债务陷阱外交"论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可以发现,东道国及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在"债务陷阱外交"论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地区环境与国内政治选举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债务陷阱外交"论在典型国家出现、传播与发挥影响的机制。"一带一路"项目往往与东道国执政者"政治捆绑",国内权力更迭导致的国家发展战略变动,为该国政府改变自身对"一带一路"的政策选择创造了空间,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也显著影响政策变化的幅度。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既要与东道国进行双边互动,充分重视东道国国内不同力量的博弈,也要注意到沿线国家所处地区政治环境对该国能否持续参与"一带一路"构成制约。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多维的视角进行思考,超越传统的紧盯美国的对外政策模式,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39.
“一带一路”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化解美国旨在遏制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哲学层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和谐、和睦与和平"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新理念;在战略层面,提出实现"亚太梦"与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长远目标;在政策实践层面,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构想。"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可以使多元化、多样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实现利益共享,扩大共同安全,推进合作安全,促进发展安全,增进可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40.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然而经济合作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货物贸易、能源开发等领域。面对这些领域的经济利益,部分沿线国家法治落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导致这些领域很容易产生贪污腐败。由此沿线各国应重点加强联合侦查、证据交换、犯罪引渡、赃款追缴等领域的反腐败刑事司法合作,这对打击腐败行为,确保"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