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4篇
法律   103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29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代西方青年道德教育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场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全方位的社会变迁之中,受此影响,各国青年在道德价值观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和问题。这些都对当前各国青年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此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青年德育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新青年德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对于我们有效开展我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社区正在成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社区青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两个文明的建设。而社区青年工作取决于社区青年工作者的素质。处于转型时期的社区青年工作者应具备时代所需要的主要素质。  相似文献   
33.
抢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抢劫罪的结构实际是一个预备性质的违法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而以抢劫罪的实质判断 ,其行为结构应当是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以相当性原则衡量 ,“携带凶器”盗窃、诈骗的行为也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但以立法价值衡量 ,准抢劫罪的规定没有必要 ;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行为应当构成犯罪的观点 ,既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 ,又不恰当地束缚了侦查权、检察权的行使 ,同时剥夺了被害人或第三人的绝对防卫权 ,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也不相符 ;随附暴力强度较大的抢夺行为不应一律以抢夺罪论处。抢夺罪其行为表现不应以“乘人不备”和“公然”夺取为必要。  相似文献   
34.
贺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的卓越活动家,是我党早期的优秀革命家,也是山西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中,贺昌与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王振翼等一起,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为山西工人运动的发展,为积聚党在山西的革命力量、推动山西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中国青少年社会福利正处于整合和发展进程中,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发育不良是制约中国社会福利,特别是服务福利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因素。共青团在组织发展和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变革,预示着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良性发育,对于中国社会福利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6.
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 --以法制观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各国在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我国必须加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是依法治国方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培植、法制环境的净化及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备.以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途径和方法为要件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能从根本上遏止家庭暴力的产生,是我国反家庭暴力的重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37.
抽样调查50例四川藏族青年相貌图片资料为研究素材,对四川藏族青年相貌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归类、总结与探讨,它对充实中国人相貌识别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科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相貌识别与检验技术,以及刑侦人像组合软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由支持和保障志愿行动发展的政策、智力、资金、资源等组成,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组织内部因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经历了单一支持体系向拓展支持体系、多元支持体系、综合支持体系变化的过程;支持体系的结构包括党政支持体系、群团支持体系、社团支持体系、公众支持体系、专业支持体系和传播支持体系等;支持体系的要素包括政策、资金、人力、品牌等。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要注重统筹协调、联盟合作、专业提升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At this polarizing moment in American politics identifying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 feels especially difficult, but it is vital for sharing a world in common. Scholars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have argued that narratives, and especially literary ones, can help us cultivate this capacity by soliciting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with particular characters. In doing so, narratives can help us to be more ethically and political responsive to other human beings. This is a limited view of the potential for narratives to solicit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t prevents us from identifying and grappling with our resistances to identifying with other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more expansive view – inspired by Elizabeth Costello, a character in JM Coetzee’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at there are no bounds to our capacities for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Through critical reading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and Animal Farm I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we might identify with people who cause others to suffer, and perhaps even with animals too. Both sorts of identification engender fierce resistance. Identifying with those who cause suffering demands that we grapple with our own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violence. Identifying with animals demands that we confront what is animal in ourselves – the perilous instincts that, unmoderated, incline us to aggression. Acknowledging and working through – without rejecting or disavowing – our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our animal instincts is necessary for the practices of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upon which sharing a world depends.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mergence of ‘teenage pregnancy’ as a new policy focus in post-Ebola Sierra Leone and explores how Sierra Leoneans interpret the problem of ‘teenage pregnancy’. I argue that the new policy focus is not indicative of changing or new problems. Rather, ‘teenage pregnancy’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donors and the Government of Sierra Leone to continue cooperation in gender politics. At the same time, Sierra Leoneans are clearly concerned about ‘teenage pregnancy’, and many agree with sensitization campaigns that responsibilize young women and girls while downplaying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render them vulnerable to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ransactional s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