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论学术自由权的保障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权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 ,在探查、研究、探讨记录、生产、创造、教学、讲演以及写作等活动中享有的追求、发展、传授知识的自由权。作为一种精神自由权 ,学术自由权具有非政治性、消极否定性等宪法权利属性。学术自由权的实现需要宪法与法律的保障。目前 ,学术自由权在我国还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应当建立各种相关机制有效保护学术自由权的实现。当学术自由权受到侵害时 ,其实是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和制度受到侵害 ,因此 ,对学术自由权的救济可以诉诸司法和行政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22.
实事求是不需要人为地附加任何指导思想。理论权威是对实事求是的限制和误导。实事求是是对理论权威的超越和革命。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拒斥一切理论权威。  相似文献   
23.
高校学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在当前学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学报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学报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学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和惩戒措施;学报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严格学报的审稿程序、编辑程序;重视学报的学术规范化;采用先进技术,坚持网上查重。  相似文献   
24.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主要通过寺庙民主改革、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及推动寺院教育和学衔制度的发展,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界的调整适应,以寺庙管理由堪布管理向民主管理发展、以寺养寺的经济制度得到确立和发展、僧人培养由传统的寺院教育向多元化教育形式过渡以及僧人生活方式向现代转变等世俗化变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5.
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学术思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堪称是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原创时期——先秦子学相比拟的大时代。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兴起,不仅终结了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的主流学术思潮,而且还改变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潮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在这空前的学术范式之转型和学术思潮之兴盛的时代,我们却看到了人文价值的失落和哲学精神的匮乏。由西化思潮、现代新儒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构成的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在这一百多年作为时代精神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也因此构成了我对近百年中国学术思潮的基本反思。  相似文献   
26.
轻刑化,指对于已经确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果以较轻的刑事责任方式足以抑止和预防某种犯罪行为,就不要使用较重的刑事责任方式。轻刑化是刑法谦抑性的应有内涵、是保护人权的需要、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轻刑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轻刑化的适用要以犯罪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同时,轻刑化需要从立法、司法等多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7.
学术研究的Identity(自性)来源于真正独有的研究对象和范畴、足够量的原创性研究及真正深厚、独特的学术积淀,治安学术课题应当源自最现实的和最真实的时代发展,源自既蓬勃发展、充满希望又夹着各样社会倾斜、矛盾、风险、变异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8.
大学制度改革倾向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与社会背景之下发生的大学制度改革,在性质、趋向、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引起大学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和大学制度改革的目的,往往规定了大学制度改革的趋向,使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以及当代的大学制度改革来看,大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性,即学术倾向性、政治倾向性、经济倾向性.分析这些倾向性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大学制度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9.
中西治学方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星亮 《思想战线》2003,29(1):90-97
中西治学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处理“学” (基础理论研究 )与“术” (应用研究 )关系时有所不同。西方的“学”与“术”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两者分工明确 ,而且紧密结合。而中国则“学”、“术”不分或有“术”无“学”。二是在对待“博”与“专”的关系时有差异。西方学者大多“先专后博” ,即先进入某一个领域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做出成果后再扩大知识面。中国传统的学者多为“先博后专” ,即先打好扎实的基础 ,掌握广博的知识 ,然后再进入某一个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三是研究的注重点不同 ,即“点”与“面”的差异。所谓“点” ,即研究的视角集中在社会或文化的某一要素或某一主题 ;所谓“面” ,即研究的视角大多是一个专题或一个领域。西方学术注重“点” ,而中国学术强调“面”。  相似文献   
30.
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经济法应该具有多元开放的法学视角和理论进路,例如,法律视角、经济视角、政治视角、历史视角、人权视角、哲学视角、发展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等等。Jackson的实用主义宪法制度分析、Petersmann的理想主义自由宪政分析、Qureshi的全球化多元综合法律分析为国际经济法学术领域的三种主要视角。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多元标志着国际经济法学术开始走出理论的幼稚和贫困,迈向理论的成熟和繁荣,进而超越概念之争,进入理论之争,乃至开启范式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