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91篇
各国政治   139篇
工人农民   148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9篇
法律   524篇
中国共产党   304篇
中国政治   803篇
政治理论   473篇
综合类   111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拨乱反正到制度、理论创新的持续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引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本文通过透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历程,勾勒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战略思考及内在动力不足。文章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92.
Conspiracy theories in Ukraine draw on inherited Soviet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technology imported from Russia where such ideas had gained ascendancy under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Eastern Ukrainian and Russian elites believed that the US was behind the 2000 Serbian Bulldozer, 2003 Georgian Rose and 2004 Orange democratic revolutions. The Kuchmagate crisis, impending succession crisis,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nd Orange Revolution – all of which took up most of Leonid Kuchma’s second term in office – were the first significant domestic threats to Ukraine’s new, post-communist ruling elites and in response Ukraine’s elites revived Soviet style theories of conspiracies and ideological tirades against the US and Ukrainian nationalism. Opposition candidate Viktor Yushchenko became the focal point against which the conspiracies and tirades were launched because his support base lay in ‘nationalist’ Western Ukraine and he has a Ukrainian-American spouse. The revival of Soviet style conspiracy theories has become important since Viktor Yanukovyc’s election as Ukrainian president in 2010 because this political culture permeates his 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and Party of Regions determining their worldview and influencing their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相似文献   
893.
程序法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和一定民族范围的人们对各种程序性法律、制度、观念和一系列程序活动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程序法文化具有抽象性、地域性、多元性、群体性和延续性等特点。程序法文化有制度程序法文化与观念程序法文化、传统程序法文化与现代程序法文化、西方程序法文化与中国程序法文化之分。中国传统程序法文化以尊尚权力、程序实体混同、程序虚无、“厌讼”等为特质,中国现代程序法文化则以尊重权利、程序独立、程序法治为指引。  相似文献   
894.
济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不仅是文明古城,还是百年商埠.她有着独特的泉水还有着别具风格的古建筑.从对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保护的实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济南应打造自己的城市特色,创造济南特有的城市美.  相似文献   
895.
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面对行政道德缺失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积极的正面作用,因为其强调的以德自律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所不可或缺的。行政管理实践也充分证明,即使最现代的行政管理、最完善的行政制度,也离不开行政道德的自律。  相似文献   
896.
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宗教、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应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如传承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优先发展民族素质教育;提高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旅游业带动政治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97.
廉洁文化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复合型精神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政治伦理支撑。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道德诚信基础。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积极价值牵引。最大限度地发挥廉洁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精神效能,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98.
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正确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新的升华,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99.
廉政文化社会化,简而言之就是促使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价值理念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和追求的过程。廉政文化社会化。不仅需要平台和载体,而且更需要同其他类型的文化共同“搭台唱戏”。一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廉政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有机融合。二是通过对民族文化中蕴藏的廉政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以及利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来推进廉政文化传播,促进廉政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三是通过艺术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拓展廉政文化的传播途径,从而实现廉政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推进。四是通过找准旅游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点,推进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的互补与互动。  相似文献   
900.
Our central claim in this rejoinder is that experimentalist forms of organization in making regulatory rules, organizing social services, and articulating constitutional norms arise and diffuse as the problem that the actors and the state face shifts from ignorance to uncertainty. We argue that this has consequences for forms of accountability and for the concep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EU, founded by diverse states in a period of continuing uncertainty, intensified by growing interdependence, proves to be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observing urgent efforts to adjust to this new situation, and the symposium focuses on developments there. The symposium has brought us to see that there is more common ground in these debates than prior exchanges may have suggested. We therefore emphasize convergence on large points, while underscoring and, we hope, clarifying persistent differences, with the aim of encouraging the joint exploration of them already underway, in part explicitly, in part implici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