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孔起英 《金陵法律评论》2003,42(1):95-100,120
对儿童的日常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先在审美图式。它是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为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其动力功能与更为强烈些,因而儿童发生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可能性也超过成人。  相似文献   
12.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依此,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冲突是不可克服的;但其美学论文则讨论了人类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这种特殊主体间性关系,作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体现为超越性的关系,而不是对象化的原始冲突关系,文学阅读(审美)对于人与人共同生存就具有了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意义.萨特的主体间性理论虽在哲学中陷入矛盾,但在美学中又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刑事审判作为一种正义的实现过程,蕴涵丰富多姿的美,其中的戏剧美最为显著,戏剧艺术表现的综合性与刑事审判蕴涵的多种美的表现形态相通,戏剧集中反映矛盾冲突与刑事审判的对抗性暗合,戏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刑事裁判类型的多元化对照。发掘刑事审判的戏剧美旨在通过直观的认识来发现刑事审判美的秩序,探求这种秩序形成的审美动因,并为刑事审判构建提供某种可以参照的美学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文学在五四时期获得了现代品格,但是仍然经受着多重审美困扰.中国儿童文学这一发生期的审美困境大致有四:"未来之民"的儿童观底蕴深厚,暗含教化思想的文学观的变相延续,童心主义所致的玄美,单纯强调儿童的"现在"性导致的矫枉过正等.这些困境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对此加以探讨可以为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古风 《思想战线》2001,27(6):63-66
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近代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努力,完成了意境由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进而成为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真”的美化和“美”的真化是纪录片创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向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最初契合 ,不仅表征为艺术创作过程的真正起点 ,同时也表征为艺术家对真善美统一的审美价值的求索过程。纪录片创作者只有不断地深入体验生活 ,并通过展示“非虚构”的生活而物化成作品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记录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佛理散文兴盛,作为“新生代”的简女真其哲理散文中很多作品有着浓厚的佛学色彩和禅宗意味。本文从台湾佛理散文兴盛的原因、背景,简女真散文“向内转”的开掘及通过研读她的具体作品来分析简女真散文独特的佛学底蕴和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欣赏(鉴赏)就是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以艺术产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消费过程可以具体化为感受知觉过程、理解领悟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想象超越过程和内化升华过程,各个过程对艺术消费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们共同带给消费主体深浅不同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程度不同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的审美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情感与儿童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只有那些由儿童自己的心灵选择出来或感受到的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相通的对象才能使其产生审美愉悦.面对审美对象学前儿童放弃了自我与非我之间的疆界,产生了移情,它是一种外显性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20.
Meeting Li Guinian in Jiangnan is a famous poem in Tang Dynasty, and is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Du Fu's Qi Jue poem creation. However,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some scholars have been questioning Du Fu's “copyright”。Some scholar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of Du Fu's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historical facts. This paper prove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image and aesthetic reaction mode which has been ignored by scholars. The core image of the poem “falling flowers” represents the most beautiful spring scene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esthetic habits of that time and Du Fu. This poem presents the scene of old friends meeting. It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creation of Du Fu's Jingxiang poetry, but also contains its uniqueness. This is a poem expressing “happy meeting”. There is no need to “over interpret” the significance from a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