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工人农民 | 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篇 |
法律 | 27篇 |
中国共产党 | 9篇 |
中国政治 | 49篇 |
政治理论 | 14篇 |
综合类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布迪厄质疑“谁是话语的主体?”即使拿媒介曾经具有的无比灵动的审美知觉来进行辩护也无济于事,主体已经消失在媒介话语的地平线上。媒介是人的延伸,但延伸的是假肢,在媒介化生存的大背景下,主体已经被媒介话语运动场中的主体所替代,主体不再审美,带着媒体假肢冒充上帝。 相似文献
92.
杨静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4):82-84
本文旨在论述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论述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利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窗口,为学生创设美,向学生展现美,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真正实现形象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93.
绘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本文针对绘画鉴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4.
李杰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2):72-75
分析朱光潜先生前期的人生美学 ,主要是分析他出世———入世的二极性人生态度和渗透着这种人生态度的美学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他早期美学体系对 2 1世纪美学研究方向的重大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5.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了低一层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字象的因素,其主要缺陷是对汉字这种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缺乏一种特异性的自觉和同情。而汉字中或凝练或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事物精华的浓缩和概括,透过汉字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观念的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知识,以仍然鲜活的形式,体现在文字的创造中。象与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体,在汉字的发展史中,起着深刻的作用。汉字构形中的抽象,表现了汉字写意的特点,唤醒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写意的传统意识。象形、象意,包含着象与意两大传统的交融,并通过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开辟辽阔浩渺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必须超越认识层面,进入美学探索的境界。 相似文献
96.
西方文学的东渐,拓宽了东方民族的审美视野。西方近现代文学高扬人文精神,淡化情节、渲染情绪和富于诗趣的描写,“促醒”了青年叶圣陶“对于文学的觉悟”。这种“真气扑鼻”的写当下感觉和情绪体验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它们“唤起”并不断地增强了青年叶圣陶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的“创作”能力,那高扬的人文精神更启迪了青年叶圣陶沿着“为人生”的创作大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97.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老子的法律观和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联 ,老子理想中的法律极有审美意义。进一步讲 ,整个中华法系都具有这一特征 ,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世界观造成的。古代中国基本的的宇宙图式是天人合一 ,这一图式又是一个审美境界 ,富于审美意义。此一特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古中国法律 ,使中华法系具有浓厚的审美色彩 相似文献
98.
粟芳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11(2):36-39
桂林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社会民俗的集中体现,还是传递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下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桂林本土古民居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环境意识强烈,充溢着浓郁的民俗气息和民族艺术特色,传递着一种淳朴、清新、雅致的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审美和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99.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总是促使其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 ,但要真正实现“和谐共存” ,则必须建立相适的制衡机制。其中 ,关键性的问题 ,是要实现对于人自身的调节 ,而调节的重心则是要抑制贪欲 ,高扬诗性 ,建立起富有审美特质的关系。此可谓是当代背景下新的生存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0.
刘士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2):30-35
南北文化之差异主要表现在审美主义和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的对立上。具体说来 ,北方文化的最高理念是“先质而后文”。尽管它对物质基础的强调是正确的 ,但另一方面却剥夺了生命在艰难时世中升华生活和艺术化人生的可能。与北方文化相比 ,江南文化的要义在于一种有精神品位的日常生活方式。南方人的生活理念类似于功利主义伦理学 ,充满了一种在既有条件下追求“更大的善”的精明意识。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当代 ,以李渔为最高代表的南方生活理念 ,应该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古典人文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