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治安学基本范畴的思考与确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我国治安学界习惯于将“治安”、“治安管理”和“治安行政管理”视作同一事物的不同命名。所以 ,在治安学、治安管理学和治安行政管理学的界定方面 ,也出现也相应的模糊化和非统一化的特征。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界定这些基本的理论范畴 ,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治安学科和治安管理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3.
简论民族审美文化交流融合的一般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炳昌 《思想战线》2002,28(1):54-56
民族审美文化的交流融合既遵循着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 ,又由于审美文化的特殊规定性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交流的特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实际上是自我与对象、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间互为条件、相互克服、相互补充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审美文化有着特别强劲的延伸力量 ,可以超越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地区、时间的限制而传播 ;通过选择、强制与自觉、变形、渐变渐融、业力不灭等形式实现交流融合。这是审美文化的特殊性 ,又是民族审美文化交汇中的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4.
Asa pioneer, Wang Xionggong stands out among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schools, due to his adherence to science-dominated aesthetics, in contrast with Liang Qichao, Cai Yuanpei and Wang Guowei who are devoted to humanistic aesthetics, and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 who combine humanism and science. Regrettably, researches into Wang’s aesthetic theory are far from deep. Wang advocates thataesthetics is an art-research science, and beauty is strictly defined as senses and feelings. So his aesthetics is a scientific research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By analyzing his attachment to objective materials such as masculinity, inclusiveness, expanse, multitude, mobility, orderliness and connectedness, he is proven to belong to the school of blending and balancing the obj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accepting the ‘external objects’ as prerequisite for aesthetic materials, and insisting on the subjective processing and its results, equating art to beautyfinally. Wang’s aesthetics is confined to empiricism despite his mentioning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ascending to rational realm. Thus, h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lighting logic and science while neglecting the metaphysics within spiritual science.  相似文献   
105.
赵树理和孙犁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与孙犁笔下塑造了众多的农村女性形象,两位作家各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写实"和"写意"的手法,分别从擅长的外在动作描写和内在心灵揭示入手,在尖锐现实矛盾和诗意理想田园的两种不同背景下,塑造出了反映社会现实和讴歌人生理想的风格迥异的女性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6.
郭昭第《审美形态学》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对其审美性质、类型特征、创造法则和基本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7.
排污权制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海峰  罗丽 《法律科学》2007,25(6):76-83
排污权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对基于环境自净能力而产生的环境容量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作为一种资源物权,由于其具有客体无形性、占有弱化性、公私兼容性和相对的排他性,因此在民法法域内其归属于准物权的范畴.基于赋存载体、设立目的、权利功能、效力范围上的差异,排污权可被类型化为四种形态.就功能而言,排污权的确立为完善我国民法及环境法的权利体系,推进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及《京都议定书》的履行提供了重要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孙慰川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50-155,160
在李安执导的《家庭三部曲》中,《推手》和《喜宴》带有一定的奇观意味,《饮食男女》则从最平凡的饮食和婚恋切入,通过一组群像式的人物及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来展现中国文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与外来文化碰撞之后所呈现的新特征。《家庭三部曲》既表现出对父辈的关爱和同情,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权进行了解构,并对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局部性的颠覆。细腻严谨的视听语言、温柔敦厚的叙事态度和中国文人式的幽默是《家庭三部曲》主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9.
姜华 《刑事技术》2006,(6):25-26
目的建立检验纵火案件现场燃烧残留物中助燃剂的一种方法。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器吸附浓缩燃烧残留物中的挥发性气体,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挥发性气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仪联用能较好地对火场不同介质燃烧残留物中汽油、煤油、柴油等助燃剂进行种类认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0.
张胜冰  魏云 《思想战线》2001,27(6):67-71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文化活动为基点,以集中体现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艺术为中介,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民族心理学、民族伦理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建立艺术哲学的比较视野,以取得该学科领域的新突破,拓展美学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