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苗族稻作与祭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放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2.
张学祥 《青年论坛》2014,(1):135-139
"祖先崇拜"是黑人原始宗教的典型仪式。黑人作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着黑人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的主题,使之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祖先崇拜"的主题对于美国黑人不仅具有文化寻根的宗族伦理意义,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祖先崇拜"在黑人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是现当代黑人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转换,从终极追求的高度使之具有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3.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意识传承至今,其表现形式常存在于我国各地的祭祖习俗中。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习俗之一就是拜祭祖先,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性别的人们在其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以习俗和传统为其表现形式,来有效凸显和维护"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44.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矍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为例,对湘西土家族的祖灵信仰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窥视土家族传统文化一斑。  相似文献   
45.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试论苗族祖先崇拜的"非异己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族的祭祖因血缘关系而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同时,祖先与后人又要共同遵守"扬善弃恶"的道德约束,这就使得"祖先"有着较重的"人性"特点.苗族这种"神秘性"与"人性"相结合的祖先崇拜,表现了祖先不能"恶意"地支配子孙的"非异己性"特征.  相似文献   
47.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01,27(1):82-87
历史其实是交织着"客观"与"想象"的实践过程.在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表述形式的现代性指示价值中,"想象共同体"即为其中最重要的特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客家祖地"的公祠建设和公祭仪典的符号系统的典型性,与近几十年在世界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客运动"相对接,诠释了族群认同的当代喻义以及作为族群生存策略的基本方式.这一形式,既是历史延续的真实体现,又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时,还明显地里示着"客观事实"与"主观想象"之间无法泾渭分明的另一种真实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江户时代日本史学著作的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存在于日本史学中的早期民族主义,将其归为华夷观变化滋生民族主体意识、神国思想、尊皇意识三种形态,力图证明日本的早期民族主义源自其思想内部,而非外来殖民危机。  相似文献   
49.
“孝德”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王充作为“孝德”教化初期的思想家,在少年时期即以对父母的“恭愿仁顺,礼敬具备”而获“乡里称孝”的美誉,成年后依据自己一以贯之的“实事疾妄”精神阐述了对孝德的理性认知。他认为,养善心、修贤德乃“孝德”文化的精髓所在,但俗论敬祖祭祀中出现了两种偏差:相信祖先有鬼魂与企望祖先祈福禳灾。此乃本末倒置的误导。厚葬之风亦有违孝德,不仅“丧物索用,无益於世”,还存在“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神,空家以送终”等诸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