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0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hildhood sexual abuse (CSA),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CPA), sexual domain variables, antisocial tendencies, and sexually coercive behaviour in a non-forensic sample of 173 heterosexual men. CSA was associated with paraphilic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a more extensive sexual life history, and early antisocial tendencies. CPA was associated with paraphilic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more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higher sensation seeking, and early antisocial tendencies. Sexual domain variables (e.g.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sexual interest in sadomasochism) mediated the link between CSA and sexually coercive behaviour, but antisocial domain variables (e.g. delinquency, sensation seeking) did not. Of the two sexual domains examined, extensive sexual life history rather than paraphilias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SA and sexually coercive behaviour. These results suggest CSA and CPA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sexual and antisocial outcomes, and that, for some victims of CSA, having an extensive sexual life history may account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SA and sexually coercive behaviour later in life.  相似文献   
22.
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总有各种原因,有现实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体本身的原因,对个体来说,其深层心理原因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核心根源。而深层心理原因中,大学生的"超相"人格则是重要的原因。这里的"超相"概念为作者首次提出,是根据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深层心理问题结合国内外深层心理学思想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的绘画理论中蕴含了相当丰富的颐养心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艺术家以及当代人的精神建设是有较高价值的。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虚静的心态及对理想人格执着的追求很值得当代艺术家学习借鉴。同时,中国古代文人画家致力于自由、超脱、自我完善的人格建构的精神,追求本真与自由的人生境界对现代人的人格建设也很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4.
Background: The recent UK Government strategy on high-risk offenders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s (PD) proposes improved identification of this group, assessment of their treatment needs through case formulation (CF) and the subsequent provision of treatment pathways. Little is known about service user and carer views on this strategy. Aims/Hypotheses: This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the views of personality-disordered (PD) offenders and carers on the proposed role of Probation staff in CF. Methods: Three focus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two with service users and one with carers, with a total of 10 participants overall. Results: Five themes emerged: ‘power’, ‘conflicting roles’, ‘trust’, ‘building a relationship through consistency of care’ and ‘hope and possibility’. Conclusions/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fenders and carers were sceptical regarding the proposed role of Offender Manager (OMs) in CF and this could pose a potential barrier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相似文献   
25.
信用的权利化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信用权利化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立法背景。通过对信用法律调整历史沿革的考察可以发现,信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最初关注主体在伦理道德方面信守承诺的情况,扩展到主体的综合经济能力。现代民法对信用的调整以社会对主体的信用评价为核心,信用作为社会对主体综合经济能力的评价,已非主体性要素,且已从“内在化的伦理价值”外化为“客体化的人格要素”,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独立性的人格要素。因此,有必要也能够将信用权利化为具体的人格权,以确保民事主体获得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公司为了免于承担环境责任,常常通过破产清算、注销法人资格来逃避法律责任。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社会和他人不得不为破产企业的环境侵权行为埋单,环境资源成为许多企业的免费商业成本。我国至今还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这种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和规制。破产企业的环境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实践对破产法和环境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7.
李士萍  杜蘅 《河北法学》2007,25(6):125-129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和权利义务对等原理对内部人控制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就公司权力配置的应然状态而言,内部人控制有其存在的制度空间、组织基础和法理依据,其作为经营管理层面上的控制权,存在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所构建的权利和利益平衡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8.
金海平 《河北法学》2007,25(9):99-103
由于制度的上优越性,合作社在国内外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与公司、合伙等典型企业相区别的经济组织.但不同的是,合作社是具有社团性、非营利性、人合性和法人性的组织.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于合作社的性质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我国新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了合作社的性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理论上的混乱现象,该法并没有完全回答合作社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29.
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骏驹 《河北法学》2006,24(10):43-49
在将人格视为人之根本的人文主义理想与权利客体理论矛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对人格的全面保护,我国学者采用了"人格利益"这一抽象概念作为人格权与人格权法律关系之客体.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权利模式对于人格的保护,但是由于"人格利益"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对于人格理论的依赖性,人格利益作为人格权法律关系之客体具有根本性的缺陷.无论从当代法学之哲理基础还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人格要素都是独立于法律上的主体的,因此人格要素作为人格权、人格权法律关系之客体,不仅不存在障碍,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重型犯是指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以及社会危害性很大的罪犯。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型犯进行了测查,发现入监初期与入监中期服刑人员相比,入监中期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忧郁、偏执三项因子分方面明显高于入监初期犯人,表明服刑时间较长的罪犯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综合运用各种改造手段对罪犯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特殊预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