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92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8篇
法律   827篇
中国共产党   196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127篇
综合类   12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In the years since 11 September 2001, pundits, politicians and scholars of terror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utinely have declared that 9/11 “changed everyth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not only how those decisions transform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errorism, but also how both the decisions and response sustained a sense of fear. Further, they made possible, to paraphrase then candidate Joseph Biden’s critique of former New York Mayor Rudy Guiliani, the framing of so much of the global political debate about terrorism, and national security references as simply 9/11 accompanied by a noun and a verb. Finally,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framing for not only our understanding of terrorism, but also our understanding of terrorism and violence within the current global system.  相似文献   
912.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dynamic roles of activist women in militarized societies. It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perspectives of Israeli activist women regarding their roles as women activists and writers. In their non-fiction writings, these activist women voice their resistance and document both their everyday lives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about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nd their socio-political activism and resistance to the Israeli occupation. These women were interviewed regarding their perspectives and struggles.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sed by applying narrative analysis – the ‘Listening Guide’ methodology – to explore their various voices and narratives. By using this methodology, this study sought to uncover additional knowledge regarding women’s forms of resistance in militarized societies.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 citizens’ voices, narratives and points of view by presenting activist women’s critical insights on activism,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nd literature. Their curiosity, agency, critical perspectives, and resistance can be viewed as counter-narratives that de-centre Israeli hegemonic masculinity and demand a critique of the national and militarized ideology. Our article seek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perspectives,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s, dilemmas and struggles in a reality of conflict and war.  相似文献   
913.
<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必须有一系列配套工程给以强有力的支撑.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务院及其部委以及自治区和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直辖市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14.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915.
对两种资本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资本理论体系与西方资本理论体系 ,在立场、方法和研究问题的层面上是不同的。当前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的研究 ,应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并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借鉴与吸收西方资本理论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16.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此,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917.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旗帜鲜明地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情况,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发挥好大学生的自身主动性,提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力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层面的接受度上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918.
冷战使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作用提升,成为反共"防波堤",其具有政治目的性的东南亚"经济外交"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战略取向,且影响至今。因地缘利益、东南亚战略,日本南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自冷战开始后始终没变,即追随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和立场,这为后来南海周边某些国家侵占南海岛礁留下所谓借口。此时日本还曾插足于南海诸岛,由于海峡两岸对南海权益的维护使其非法行为无法为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越来越依赖南海航道和加大南海石油资源的开发,这决定其"关心"南海问题就是势所必然了。  相似文献   
919.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920.
中亚各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随着官方交往水平的提高,其伙伴关系稳步发展。1997年,"新丝路外交"这一概念总结了日本的中亚政策。21世纪伊始,新的地区伙伴开始受到中亚的欢迎。20多年间,日本与中亚的合作突出了几个特别的领域,即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以及能源资源,其多边外交关系提升到了建立"中亚+日本"的对话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的中亚战略。日本的中亚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不能看作遏制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政策,应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