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篇
  免费   94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405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463篇
中国共产党   208篇
中国政治   614篇
政治理论   187篇
综合类   14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制约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努力开创基层基础工作的新局面。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法制工作,我国公安机关的法制建设虽然在“大接访”等活动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的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法制部门要对此高度重视,在加强和完善基层基础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2.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越显必要,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的新思路可以加强“三个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法制法规学习、加强公安业务学习)和加深“三方面研究”(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3.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主要由公法效力(直接效力)及私法效力(间接效力)两个层面所构成,而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效力分别为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私法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民基本权利效力结构二元性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具有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其基本秩序是以公法效力为主、私法效力为辅。中国宪政的选择应以近代立宪课题为重心,以宪法司法化而不是宪法私法化为宪政实践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94.
朱春涛 《河北法学》2006,24(12):192-195
探讨确定民事主管的基本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确定民事主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个,即法定原则、保护性原则与有限性原则并重原则、适度司法能动原则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95.
公安部将2006年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要求全国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打牢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提高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深入开展刑侦“三基”工程建设,真正实现“固本强基”的根本目的,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刑侦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刑侦“三基”工程建设,应重点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抓刑侦“三基”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技强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侦查破案的科技含量;在信息导侦上下功夫,努力培育新的破案增长点;在刑侦专业基础上下功夫,增强破案打击的发展后劲;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努力适应新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96.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治安的不断复杂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如何科学地把握这些特点和内涵,有效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为公安工作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必须与各项公安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此,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全局工作、打防建设、科技强警、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等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罪犯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押女犯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狱应根据罪犯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女犯特点开展教育矫正工作,积极探寻突破困境的有效对策,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矫正女犯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监狱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9.
《民法典》第787条以现行《合同法》第268条为基础,对定作人任意解除权作出了规定。该制度的规范目的在于保护定作人利益,并避免社会资源浪费,任意解除权应限于承揽合同的定作人,不应类推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发包人。在时间要件上,该解除权只能在承揽工作完成之前行使;在主观要件上,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时应排除承揽人违约的情形。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应符合解除权的行使程序,但在行使效果上,应注意其与法定解除权的区分。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须承担对价的单方终止,对该条所定的赔偿范围,应采“报酬请求权”解释,即承揽人有权请求合同约定的报酬以及因合同解除而增加的费用,但其因合同解除而节约的成本应予扣除。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开始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治理新时代。本文围绕充分性和均衡性重新审视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新问题,并围绕"政府调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主线,从理论上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框架及需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指出:(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指向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大化的目标嬗变是前提,追求获得感提升带来行政效能的制度保障是关键,理清"投入-产出-感知"链条并形成内外联动的3E绩效体系是重点;(2)技术上需要突破两点:一是以"基本"范畴和"均等"程度为起点,分别构建满足充分性和均衡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二是获得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