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165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以外部性理论、公共物(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发达国家通过开征多种环境税、对原有税种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调整等约束性的环境税收措施和通过对环保产品、环保技术、环保投资以及环保行为等方面进行税收优惠的激励性的环境税收措施,不仅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资源和环境,还为完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提供了如下经验与启示:进行环境税收立法,开征环境税要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设计适合本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多种环境保护手段协调配合,建立混合制度;在绿化现有税收的同时开征多种环境保护税;中央和地方的环境税收征管权限应清晰明确;税款应专款专用;税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等。  相似文献   
212.
发展生态文明是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更新经济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改善民生、提高公众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义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13.
民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维护主体民事权益的功能,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民事权益体系,并针对民事权益进行全面的保护与救济。现如今,处在环境问题以及其带来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应将"环境利益"纳入民事立法之中,促使主体利用自然环境的权利得到民事法律的保护与救济。通过确认环境物权、引入环境人格权,以及对《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的完善,进一步加强环境利益在民事立法中的保护与救济。  相似文献   
214.
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在我国法学界尚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环境纠纷日益增多,自"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第一案"被广泛公开报道以来,陆续出现了多起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案件。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存在受案的立法阻隔、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实体请求受阻隔等困境。在国家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缺乏明确规定之时,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创性实践"贵阳模式"值得推广,新环保法对环保公益诉讼主体的有限放开,也将为艰难前行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15.
市场方法是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手段。继《京都议定书》灵活履约机制之后,《巴黎协定》第六条提供了减缓成果国际转让机制(ITMOs)和可持续减缓机制(SMM)两种碳市场机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很容易导致环境完整性风险。从理论层面看,影响环境完整性的因素主要有转让单位的质量、国家自主贡献(NDCs)的多样性与力度、国际转让的稳健核算等。对此,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针对《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的实施,应从完善国际报告和审查制度、设定资格标准以及完善相应调整等方面来确保环境完整性。同时,我国在国内碳市场建设中,也需要不断强化碳市场制度体系与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碳交易实施的环境效果,为有效衔接《巴黎协定》下国际碳市场进行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216.
Abstract:  A contamination of soft drinks in sealed bottles by organic solvents is reported: closed bottles full of soft drinks were accidentally placed on a cardboard soaked with thinner and the organic fluid subsequently fissured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s and penetrated into the soft drinks without any apparent leakage of the soft drink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the penetr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into soft drinks through the bottom of closed bottles was tested. The penetration occurred only when the closed bottles contained carbonated soft drinks (CSD), indicating that inner pressur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fissuring of the bott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ottles by organic solvents and migration of chemicals to CS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PET can be permeable to poisoning organic products.  相似文献   
217.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218.
In 2006,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adopted decision VIII/17 to further involve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nvention. This initiative mainly aims at improving the current regime’s legitimacy. By increasing business involvement, decision VIII/17 can be view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academic debate on the ‘privatis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hich refers to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rivate actors in the for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ims at: (1) assessing the extent to which decision VIII/17 might reverse the CBD’s legitimacy crisis and (2) analysing the issues at stake when private sector actors are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regimes. In order to do so,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sequences of decision VIII/17 in terms of internal—representation and transparency—and external—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ation—legitimacy. The study is based on an extended empirical scrutiny of the negotiations linked to decision VIII/17. While adopting a general conceptualisation of legitimacy, the value added by the study is to broaden the usual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strategi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shows how decision VIII/17 has generated several reactions—defensive as well as proactive—among the business community.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e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to secure a constructive participation of all categories of business actors in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it calls for a change in deterministic visions of economic actors’ interests.
Amandine J. BledEmail:
  相似文献   
219.
为确定污染源、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鉴定民事责任诉讼请求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等国家标准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所在的养殖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体选点采样。实地勘察,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水质污染物、沉积物污染物.生物体污染物不是民事责任诉讼请求所述养殖贝类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司法鉴定结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周围海域局部受到施工产生较小泥浆入海泥沙影响,靠近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一定范围养殖贝类死亡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之间有因果关系,依据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评估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220.
徐以祥 《现代法学》2008,30(1):187-193
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框架的公正性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保护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人均平等排放权"原则作为分配减排义务的原则在法律上符合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应作为评价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气候保护法律框架中应承担的义务模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