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05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91.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宏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引进德日犯罪构成理论,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进行重构已经成为一种倾向。但是,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并非被抨击的那样一无是处,而为重构论者所推崇的德日犯罪判断体系同样存在着前后冲突、现状和初衷背离、唯体系论等弊端。我国犯罪构成体系所存在的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不明、根据犯罪构成所得出的犯罪概念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贯彻客观优先的阶层递进观念以及树立不同意义的犯罪概念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我国犯罪构成体系没有必要重构。  相似文献   
792.
在企业重组改制新形势下 ,要确保油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必须提高宏观决策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创新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793.
我国公安部、外交部2004年8月发布并实施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的正式实施。实施“绿卡”制度以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暴露出我国在外国人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随着“绿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吸收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这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在“绿卡”制度的发展上,我国要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由于当代中国正处于各种社会利益博弈、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势必要求在制度安排创新中更加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95.
道德是经济的产物,经济的变革必然引发道德的变革.青年是任何时代道德变革的先锋,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公有和私有双轨制并成的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青年的道德嬗变尤为突出,这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带来有利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原有的道德进行创新和提升.  相似文献   
796.
试论我国群众监督体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如何建设群众监督体制,建设怎样的群众监督组织和法制、制度体制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完善我国现行权力运行机制,加速民主法制建设,遏制腐败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97.
人体受到致命伤后,是否有行为能力,行为能力的大小,是法医在某些命案现场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研究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对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特别是破案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重建现场,而且对现场中某一反常现象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79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问世极大推动了国际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中国对该公约的签署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但与公约的要求相对照,我国现行<刑法>还存在着诸多立法上的缺陷与空白,亟需进一步协调与完善.  相似文献   
799.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把自己的党建设好,既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又关系到中国能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期实现现代化伟业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严肃党的纪律、改革和完善党的制度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800.
Constitutional change is often thought of as explicit constitutional change, i.e., as change that implies a modified wording of the constitutional document.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ies of implicit constitutional change, i.e., change that is not accompanied by formally changing the constitution, are analyze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 la Montesquieu is taken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it will be argued that constitutional change can be brought about by all government branches, i.e., by the executive,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judiciary. If this argument is accepted it follows that the judiciary-even when endowed with the competence of judicial review-is not the ultimate arbiter in supervising constitutional change. It is the main hypothesis of this paper that the judiciary in bringing about implicit constitutional change is subject to a number of constraints among which the original document plays a rather marginal role. Instead, it is claimed that the current preferences of the other government organs as well as those of the population are more relevant in ascertaining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itution at a given point i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