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青年军人犯罪心理的生成 ,与认知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心理不够稳定、人格构成不够健全有关。对此应对其言行加以仔细观察 ,发现征兆 ,进行调查 ,弄清原因加以解决。社会各层面配合进行教育是整个预防青年军人犯罪的保证。  相似文献   
42.
大学教师学生都需要进行职业心理训练,正确处理严格监考与诚信考试的关系。社会从业人员,都有其行业心理要求和社会职责的履行。履行职责,时而会产生法律责任与道德规范的矛盾,道德责难也就时常难免。警察院校应该对从警人员进行诚信执法与职业道德的心理素质训练,并对这种训练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三个方面对两汉时期的汉字研究进行了概述,一、对汉字形义的阐释;二、对汉字音义的阐释;三、对字义的阐释。本文指出,两汉时期的汉字研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今后的汉字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在死刑复核权回归的背景下,探索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涉及其双重角色的正当求证问题。基于检察监督权与公诉权之上下权能辨析,并合理构建检察机关内部的权力分野机制,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双重角色并不存在逻辑上的悖论,相反它符合我国现行的司法权力分配与制度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45.
新公司法已确立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司形态,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对传统公司理念——公司本质属性的社团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公司法人理论认为团体意识是法人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文章从一人公司与传统法人理论的冲突出发,论证了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的合理性,简要分析了一人公司出现后学术界对其性质的各种解说,阐释了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法人人格之规定。  相似文献   
46.
论侦查权的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侦查权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司法权,这导致犯罪嫌疑人在认为侦查机关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无权申请法院进行审查,这对于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是极其不利的。从本质上来看,侦查权是一种执行权,这与行政权是一致的,而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从基本特征来看,侦查权在价值与功能、体制与人员以及权力运作方面也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东方意境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形态。诗意电影的特征是:散点透视的镜头语言、抒情言志的表意方法、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以及散文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8.
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兴良 《法律科学》2006,24(3):72-81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德国,其形成是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转变的历史过程。应该承认狭义的期待可能性概念,期待可能性的征表只能是外部情形的异常性。期待可能性不是主观的事实性存在,而是责任之规范要素。应站在行为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其作出意志选择的可能性,因而以行为人标准作为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是正确的。期待可能性错误既包括法律错误,也包括事实错误,是一种独立的错误类型。责任,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是心理事实与规范评价的统一,责任的故意分为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意志,其中违法性意志就是一个期待可能性的判断问题。所以,期待可能性是一种积极的责任要素。  相似文献   
49.
新《婚姻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重视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增加了夫妻间互负忠实义务、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离婚条件及财产分割等方面的规定。但新婚姻法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0.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成年人一般具有极强可塑性。如果法官的判决是有利于其改过自新的,则此种基于刑罚个别化的判决对该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是再社会化和预防犯罪的良方。蕴涵人格调查的社会调查制度应当是形成前述判决的基础。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尚不完备的当下,应以该制度的正当性为基点展开研究,以期运用于少年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