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9篇 |
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83篇 |
工人农民 | 158篇 |
世界政治 | 14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87篇 |
法律 | 940篇 |
中国共产党 | 219篇 |
中国政治 | 449篇 |
政治理论 | 402篇 |
综合类 | 1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301篇 |
2013年 | 486篇 |
2012年 | 470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72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我国《立法法》预设了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合宪性审查的路径。从现有裁判文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并未遵循我国《立法法》所预设的路径,而是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回避了合宪性审查诉求,同时又在个别案件中进行了合宪性审查,陷入了完全回避与直接审查的两难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立法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宪性审查中的权力基础、权力行使程序缺乏清晰的规定。对此,亟待通过法律解释进行明确和细化,否则最高人民法院将无章可循,无法贸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合宪性审查。为了化解最高人民法院面对的这一困境,有必要对我国《立法法》第99条第1款进行解释,推导出该条款在授予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审查权时,还隐含着另一项未被释明的权力即预审权,其共同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宪性审查中的权力基础;同时,为了使预审权与提请审查权的行使制度化,有必要对其行使程序进行细化,建立起预审-提请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62.
伦理融入法律促使法律制度蕴含人文气息而富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安身立命的前提性基础,有限责任的伦理决定了公司法的伦理内涵与人文精神.历史上的有限责任初显可能是出于经济需要,而有限责任旺盛的生命力则必然有其伦理性依归,有限责任制度化、规模化发展的本身体现着公众的伦理抉择.有限责任经历了从初期的个体间约定责任的民法选择到法律认可并予以制度化适用的商法选择,这个过程是伦理域内信任到信用的伦理过程,是契约自由和经济理性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有限责任的进化历程是人类衡平各方利益的伦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3.
学界关于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概念的诸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但也呈现出些许缺憾。文章通过对现有概念的反思与扬弃,重构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辨权的内涵,展现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的外延,并阐明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与行政执法程序抵抗权及行政诉讼辩论权等相关范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4.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师德行素养,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法治德,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该作为指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方针。在以法治德方针的指引下,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是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采取自律与他律并重,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工作方式,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5.
唐代传世文献关于告主奴仆具体身份之描述扑朔迷离,且多有彰显奴仆"家人"身份之旨趣。告主家奴、家僮、役人、从人等称谓互通的特殊现象,是唐代家庭结构深刻变化与贱民地位相对提高的真实反映,而这种变化在法律制度层面之重要表达路径,即为奴仆容隐其主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6.
东周以降,礼崩乐坏,君、师分离,士阶层出现,“得君行道”观念随之产生。孔、孟认定道尊于势,不能得君,则以明道自任,道即为赋予礼以内在道德上的根据,彰显其仁心,其治道之重心在礼。战国中晚期,“势”观念勃兴,尊君思想张扬,荀子在“道”与“势”之间游移,因要尊君,遂将礼外在规范化,在治道上礼法并重。战国末期,成为思想界主流的法家,将尊君推到空前高度,因得君之切而牺牲了行道之实;因尊君而尚法,其法治沦为君主“治”臣下和人民的工具。先秦时期,士阶层从强调“行道”逐渐转向“得君”,与治道从“重礼”向“尚法”之演变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67.
在规范分析层面,党领导立法的语境是在党的机构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之后的事情。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开启了党领导立法的话语和实践探索。经由对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分析,党领导立法的特点和规律得以突显。这些特点包括重申党领导立法必须坚持的原则不变;党领导立法的结构体系和格局更加具体;党领导立法的工作思路的变化为完善党的领导勾勒了基本路径。党要引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的方向;同时支持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37条中的“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应当理解为“在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不得通过任何电子设备获取或者派员在场旁听其谈话内容。”“会见不被监听”在赋予辩护律师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秘密自由交流权利的同时,对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提出了挑战。为保证辩护律师不滥用会见权,我国可以建立司法行政机关驻看守所监督律师会见制度。 相似文献
169.
Casting Aside Clanking Medieval Chains: Prerogative,Statute and Article 50 after the EU Referendum
下载免费PDF全文

Robert Craig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6,79(6):1041-1063
This article confronts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Article 50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ute and prerogative in the UK. The piece focuses on domestic constitutional issues and suggests a new way of class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ute and prerogative into two types falling under ‘the abeyance principle’ or ‘the frustration principle’. The abeyance principle means that where statute and prerogative overlap, the prerogative goes into abeyance. The frustration principle means that where statute and prerogative give rise to potential inconsistencies, but do not overlap, the prerogative cannot be used inconsistent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parliament as expressed in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t then argues that Article 50 has the status of primary or ‘primary‐equivalent’ legislation which could justify applying the abeyance principle. This would mean that the trigger power would be exercised on statutory authority rather than through prerogative powers. If the courts are unable thus to construe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t argues EU law requires the courts to bridge the gap. Alternatively, if the abeyance principle is not applicable, it argues the frustration principle could apply but the circumstances in this litigation fall outside it. In the further alternative, EU law could require the frustration principle itself to be set aside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70.
预告登记之债权与我国传统破产法中的各项权利有本质不同,其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预告登记之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保障和实现具有特殊的规则:在破产申请受理阶段,预告登记排除个别清偿无效原则、管理人选择权的适用;在破产重整程序中,预告登记后债权受营业保护的限制,对债权的分类而言,预告登记后的债权应当单列,它具有特定的债权调整方法;在破产和解阶段,预告登记具有对抗登记义务人之破产和解协议的效力;在破产清算阶段,预告登记后的债权与一般债权和别除权的顺位关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