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6篇 |
工人农民 | 10篇 |
世界政治 | 1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3篇 |
法律 | 299篇 |
中国共产党 | 69篇 |
中国政治 | 283篇 |
政治理论 | 83篇 |
综合类 | 4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葛海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6):34-37
北京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由不同的发展战略取向造成的.虽然目前对北京市的发展战略还存在一些争论,但发展"首都经济"的思路已经明确.发展"首都经济"与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定位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北京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而且对区域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22.
923.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环境再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战后日本沿海工业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目前,这些城市实施的治理环境公害、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建设城市临海部以及建设可持续交通体系等措施,就是为了通过实现城市环境再生,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使市民生活得更为健康、舒适,并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4.
本文介绍中老两国万象新城开发合作项目的主要情况,分析项目合作可能给中老双方带来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共赢。 相似文献
925.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骨盆骨折的特点及成伤机制。方法收集65例发生骨盆骨折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对骨盆骨折的部位、特点、成伤机制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例骨盆骨折案例中,骶髂关节脱位38例,且多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耻骨、坐骨、髋臼骨折主要以线性骨折为主,骶尾骨骨折以粉碎性骨折多见;合并盆腔软组织损伤54例,盆腔器官损伤8例,腹腔器官损伤44例。骨盆环损伤类型中,分离型32例,占49.23%;其次是压缩型,占26.15%;垂直型最少,仅1例,占1.54%。结论细致、全面地检验尸体,确定骨盆骨折类型,有助于分析成伤机制。 相似文献
926.
目的找出两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多发于驾驶员而乘员较少发生的损伤特征,为查明案件提供线索。方法统计分析了有驾乘人员死亡的136例及有驾乘人员受伤的32例,以体表擦挫伤、挫裂伤或骨折作为统计对象,分别统计驾乘人员各部位发生损伤数并计算其出现的比例。结果驾驶员出现膝部损伤的比例(34.9%)高于乘员比例(i0.3%),而驾驶员膝部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膝部前侧。结论膝部前侧损伤的当事人应高度怀疑其为真实驾驶员。 相似文献
927.
“9·11”以来,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较量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存在且更加突出.“三股势力”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体暴力恐怖威胁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城市反恐试点单位的成功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参与的反恐防范工作格局;二是加强防范恐怖犯罪公众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三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四是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五是制定应对预案,通过演练予以巩固完善;六是强化检查考核,促进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928.
929.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呈高发态势,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作为交通的基本参与元素,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交通安全。研究人的行为,有助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文章概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从驾驶人、行人和乘车人三方面,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其与交通安全问题高发之间的联系,从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30.
杨勇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16-18
群体性纠纷事件的频发会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为了更好的预防、减少和消除群体性纠纷的发生,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群体性纠纷的特点、类型及成因,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