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386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336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6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社区警务是警察对社会现代化、民主化和城市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也是社会自身结构日益分化、公共权力扩大并在区域层面上进行社会治安资源整合的一种表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从治安学的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社区概念与特点的分析,来理解社区警务的本质,为指导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2.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性质的研究有:科尔奈的短缺理论,小宫隆太郎的“中国没有企业”论,刘世锦的“社区单位”论,林毅夫的“重工业优先发展”,何帆的“边界刚性”学说。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结构上来看是企业边界和内部激励机制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的性质也是如此,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相似文献   
23.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当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社区建设已在全国推开,这也就给当前的社会保障带来了一种新的契机,即依托社区建设,推行城市社区保障。  相似文献   
24.
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安全战略所经历的由街面控制为主转向社区治安为主的变化过程,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了推行警务社区化的主要目的,探讨了社区警务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25.
对云南回族聚居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离不开对该民族的地理分布、历史文化、现实发展等因素作综合考察,本文选取近年来云南回族聚居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的个旧市沙甸区作为调查地点,通过对这一典型民族社区社会治安治理发展状况的分析,以期对民族地区基层派出所的公安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6.
日本人在美国落籍始于1841年。美国的日裔人喜欢聚居生活,并保持着较浓郁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洛杉矶形成了无数个日裔社区。但随着美国市场的变化和日裔青少年美国化的加剧,日裔社区的凝聚力正在减小。  相似文献   
27.
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反映突出.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制度和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制度两方面检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的原因,同时就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科类专业。既要了解创新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还要就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找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体现学院专业建设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9.
青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创新社会管理格局应重视青年工作,调动一切有利于青年发展、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基层社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以下三条路径引导青年参与和服务社会:有效配置资源、实现资源整合、聚焦青年发展;党建创新、多方合力、青年服务项目成果初现;青年微组织带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借此努力形成社区关爱青年,青年服务社会格局。  相似文献   
30.
陈华丽 《法学杂志》2012,33(1):142-146
刑事司法政策、缓刑制度功能、刑法条文规定、犯罪案件类型及被告人自身情况等都是影响缓刑适用的因素。从判决书反映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基层法院还是中级法院,故意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缓刑适用率都相对较高,财产类犯罪案件则较少适用。在实践中,缓刑的适用主要存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不准,缓刑监督考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考虑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