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欣 《政法学刊》2008,25(4):32-36
测谎技术和活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应用,自80年代起测谎技术就在我国侦查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侦查导向、查找线索、提高破案率等巨大作用。但是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理论界争论不已,而且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也存在问题。应该充分认识测试技术科学有效性,肯定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待条件成熟时将其纳入科学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32.
利用电子探针对一起死亡事件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并得到准确的物证鉴定结论,为准确确定死亡发生的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前的侦结报告存在着重有罪轻无罪、重综述轻论证、重实体轻程序以及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侦结报告应在实体方面加强对有罪事实、无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事实的关注和程序方面对强制措施、告知义务以及赃款赃物情况的进一步充实以及通过对侦结报告的科学设计,促进侦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探索党内民主发展的新问题,开拓党内民主发展的新路,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对于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侦查实验结论的证据效力亦即它是否具有证据资格以及证明力的大小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侦查实验结论的形成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证据的基本属性,因此理应具有证据资格,而且鉴于其特殊性,应将其独立成一类单独的证据形式。同时,不同类型侦查实验结论,其证明力大小也不同。  相似文献   
36.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科技进行实践的产物,每一个鉴定结论都包含鉴定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其科学的认识是产生正确鉴定结论的基础,而非科学的认识必然产生错误的鉴定结论。保障鉴定人认识活动的公正性,一方面必须完善管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规范鉴定行为的法律制度和“证实”与“证伪”的法律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鉴定具有公正性,从而保障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7.
笔迹鉴定相关理论问题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加以指导。笔迹鉴定的内涵问题、所解决的"同一"问题、科学依据问题和鉴定结论的科学表述等均属笔迹鉴定的理论研究范畴,深入研究这些理论问题,对提高笔迹鉴定质量,保证笔迹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性与可信性的高度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依法委托鉴定机构或具备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对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认定或判断。司法鉴定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司法鉴定活动由于缺乏立法的规范,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试通过介绍司法鉴定制度,审视我国现有立法规范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9.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利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经验对案件事实或其他证据的解读,在保证鉴定结论准确性的三条进路中,提升质证质量不失为较佳的路径依赖。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应当在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参加的诉讼环境中引入专家辅助人和专家陪审员的参与机制,通过形成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和鉴定人三维构造的庭审质证模式使鉴定结论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保证借助鉴定结论认定事实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0.
测谎技术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大量使用,但现行法律却未对其法律属性、适用规则等加以规范。不仅使测谎结论的适用无法可依,也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