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4篇 |
工人农民 | 7篇 |
世界政治 | 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篇 |
法律 | 31篇 |
中国共产党 | 15篇 |
中国政治 | 31篇 |
政治理论 | 25篇 |
综合类 | 4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Charles Z. Wick 《政治交往》2013,30(3):217-223
For the past sixty‐seven years,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as dedicated itself to enlarging the public dialogue on matters affecting U.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is effort is to be commended. It stands as a testimony to your strong 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and it illustrates yet another way in which America's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cooperate in matters of national concern. Forty‐one years ago, Foreign Affairs published the landmark article—"Mr. X"— calling for a bold new approach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post‐war world. At that time, the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and order inherited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ad collapsed, and attempts to replace it were directed from two philosophically distinct and antagonistic power centers. This was the era of the Cold War. America met those challenges with a sense of daring and determination. The Truman Doctrine, the Marshall Plan, NATO—these stand as testimonials to imaginative leadership and effort. The renewed vitality of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protected by the shield of a strong and effective deterrence—are a measure of its success. Today, America faces another historic challenge occasioned neither by war nor post‐war dislocations. Rather, it results from changes set in motion by a new and powerful dynamic which in recent years has exploded onto the world scene—the grand spectacle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72.
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总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倾向。秩序与正义是国际关系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倾向。在三种理论传统中,现实主义传统潜含着秩序追求,革命主义传统高举正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传统则游走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其中的价值倾向是否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批判因此也可以转化为价值批判。要建构一种完善的解释或预测理论,就需要认清国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3.
旨在对奥斯丁法律命令理论做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抽取奥斯丁命令概念的若干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哈特等人对奥斯丁命令概念的批判,进而分析哈特批判的限度以及由这些批判可能引申出来的更为基本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74.
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是能够提供对我们时代的总体性认识框架并揭示其问题的"标准文本".但这样的一个文本,却无论是在其自身陷入的"类型复制"现象还是对读者思考路径的否定式限定,以及根据其推论出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内在性质等诸多方面,都生动地展示了"反讽"概念的丰富内涵.但也正是批判本身的这种矛盾性境遇,却向我们开放出了共商中国法学发展与法制建设未来的动人景观,而这正是我们能够最终走出困局、确立"中国性"的曲线行程的关键步骤,"现代化范式"危机批判的意义由此得以发掘和放大. 相似文献
75.
晚清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转型期.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于是,西学大量涌入中国,西方的影响笼罩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清末的小说批评同样深受西学及其在中国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清末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来自西方的新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来解读中国的传统小说,正是这种影响的表征. 相似文献
76.
肖小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5):71-73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课程,它是知识、技能、态度教育的统一。党性教育不仅需要理论和价值灌输,更要体现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让受教育者自己去感悟、反思,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因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锐利武器,自我批评是党性教育的首要环节,更具有深刻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辩证统一的,批评有利于弥补自我批评的不足。 相似文献
77.
肖小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2):70-75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党风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做出过重要的论述。他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的重要性,因为马列主义决定了广大党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告诫党,如果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党就是"光杆子",一定失败。他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一件武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他主张坚持民主集中制,我党既是"最有纪律的",也是"最讲民主、最讲自由的"。这些论述值得今天的领导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78.
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安川寿之辅在2000年和2003年分别发表了研究福泽谕吉的两部作品。在这两部著作中,他始终站在批判的角度,对福泽谕吉的亚洲观和国内政治观等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这两部著作在日本反响很大,是近年来福泽谕吉研究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79.
孙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2(1):59-62,72
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娱乐明星的形象传播中存在着悖论现象:一方面,媒体和明星自身联合塑造出“德艺双馨”的完美形象;另一方面,明星又往往因种种不合道德法纪的行为而出现在电视媒体上。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从娱乐明星自身、媒介的明星运作机制和受众三方面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批判对策。 相似文献
80.
黄书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6):77-81
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是在现代文学语境下,与20世纪的文学创作同步发展的,其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批评文章.<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一书本着举凡有批评之精神、理论之态度、独到之眼光、精妙之见解而又能斐然成章者的编选标准,荟萃精华.此书不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成果的集中展示,其所昭示的文学批评的真精神,即批评是一种创造与发现,批评需持科学、客观、中正之态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批评应以审美为宗旨,讲究文采等,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也具有针砭时弊、健康发展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