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4篇
  免费   102篇
各国政治   195篇
工人农民   152篇
世界政治   1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8篇
法律   618篇
中国共产党   445篇
中国政治   896篇
政治理论   361篇
综合类   110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河北太行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区域化突出、管理不规范、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河北太行山地区应从制度体系构建、区域间整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该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2.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应走循环经济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且已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少数民族地区走循环经济之路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国内外的压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和缩小地区差距等要求,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3.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4.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135.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振兴实体经济,而产业工人队伍是振兴实体经济,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12家企业以及6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情况,发现当前产业工人在思想上存在职业自豪感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学技能动力不足、建功新时代着力点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工...  相似文献   
136.
张举玺 《东北亚论坛》2007,16(1):106-109
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原则出发,探讨媒体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的三种作用:“尊重事实避免虚假新闻”、“摒弃炒作负面新闻”和“引导沟通充当经贸桥梁”。目的在于从大众传媒领域找到推进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7.
Tibetan pastoralists have been subject to large-scale state-led development polici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provisioning of institutionalized state schooling, in particular, has all along been part and parcel of thes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cluding urbanization and resettlement initiatives. However,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promotion of schooling in Tibetan pastoral areas has been a challenge since the first Maoist efforts in 1950s. By focusing on a case study of a Buddhist monk’s persistent effort to build a primary school in his home village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ibet in 1990, and on how Tibetan villagers’ views of him and his school project have changed over tim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xu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ing,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pastoral Tibet. I also aim to relate Tibetan pastoralists’ shifting values of schooling to the larger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particularly the ubiquitous Chinese xiangmu (project) economy and Tibetan pastoralists’ ever-increasing dependence on the stat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state schooling is highly contested, it has been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social change in Tibetan pastoral areas today.  相似文献   
138.
Disasters challenge the equilibrium of regulatory regimes and make policy shifts more likely. Using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ultural biases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urpris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media argumentation in respect of policy shifts. Instead of assuming a demand for greater State intervention after dramatic focusing events, as suggested by other theoretical frames, cultural theory opens a variety of options that range from embracing regulatory respons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iases to the radicalization of current, but failing, instruments. The analysis of media reac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oil spills of Exxon Valdez (United States), Erika (France) and Prestige (Spain) shows that the demand for more hierarchy does not monopolize the overall argumentation. The change demanded often implies a radic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revalent view where the associated institutional setting is failing its supporters.  相似文献   
13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恰恰是因为对过去一些思想理论观念进行了新的突破,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创新的思想理论观念进行概括总结,不仅仅是一种回顾,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0.
加强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