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0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477篇
中国共产党   187篇
中国政治   462篇
政治理论   189篇
综合类   5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肖尤丹 《北方法学》2009,3(4):19-27
著作权制度在后现代转型中不断受到各种源自对著作权文化认识差异而导致的诘问。但是,目前的主流研究方法却一味强调著作权制度的现代性和客体性,忽视对这一新兴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难以回应那些挑战其本体意义的质疑。而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著作权的历史,似乎能更清楚地明晰著作权制度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2.
论自我摹写笔迹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自我摹写笔迹的特殊机理、特殊书写方式、特殊规律、特殊鉴定方法和标准,论述摹写与仿写的不同概念、不同书写方式、不同书写机理、不同书写结果等若干基本问题;归纳自我摹写笔迹的四个特点及其相应的特点规律并总结了鉴定识别的要点;第三部份探讨了鉴定此类笔迹的特殊方法与鉴定结论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93.
物质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表现在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物质手段等诸多物质因素中展现的文化内涵、意义以及物质与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的内在规律。物质文化构成了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主体的思维过程,也是对现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批判过程。  相似文献   
194.
杨莉 《思想战线》2007,(1):67-72
文化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传统经济系统的重要变革。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形成的文化生产力,日益快速地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产生出对现存经济系统的巨大改造力量。  相似文献   
195.
唐先生认为,以儒家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未来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必然担当起神圣道统的责任。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使中华人文精神得以真正传承和扩充,另一方面克服西方文化所固有的弊端而使世界文化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6.
先进行政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教育效果。用先进行政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先进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和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必须强化廉政服务、成本节约、开放兼容、民主参与、诚实守信等先进行政文化,实现先进行政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挥先进行政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和谐文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自觉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有人本的取向、开放的姿态、兼容的胸怀、创新的精神,并必须把握好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灌输与内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8.
周国均  张建 《河北法学》2005,23(12):28-32
刑事审级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它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司法的统一性、正义性、终局性和权威性的实现。希冀通过对刑事审级制度的哲学和法理基础的分析,来抛砖引玉,为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充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05,(3):51-52,55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高校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应成为法律主流文化的承载者。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是目前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基本任务。为此,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文化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使法治社会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根植于受教育者心中,最终养成其法律理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0.
李海青 《思想战线》2005,31(4):52-55
法律只有内化为一种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保障人的权利。法律信仰在现代性的信仰体系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个体的意识与行为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普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法律信仰的确立既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未来的可扬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