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某市公安局近期推出了“飞车抢劫拒捕者,当场击毙”的新举措,这一举措可以震慑犯罪分子,却有严重的弊端:超越职权,曲解了现行法规,易导致警察滥用枪支,是对罪犯人权的漠视,可能误伤无辜,给社会公众的安全带来威胁等等。整治飞车抢劫、抢夺案件,应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2.
产品缺陷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产品缺陷法律制度中欠缺对产品缺陷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规定,使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根据这一制度的法理基础:效益与正义,用经济学方法确定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在我国的产品责任中引进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73.
人民监督员制度虽然还存在着种种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但从其运行和实践的效果来看,确实有利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使检察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司法制度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主旨.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尽管高检院对此提出了宏观性的要求,但各地检察机关试行的程度、方法、措施等等还不尽一致.应根据司法理论和实践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4.
产品责任与产品缺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是因产品存在内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引起的赔偿责任,它不是合同责任也不等同于产品质量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在对产品责任归责时应实行严格责任,产品责任之诉中的产品缺陷概念包括产品具有不合理危险和不符合生产标准。建议加强产品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5.
公益诉讼肇始于古罗马法,发展于资本主义国家,成熟于英美等国。公益诉讼在保护公共利益,抑制行政权力滥用,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弱小群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宪法逐步放权于私益,私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诉讼方式予以救济,而公益受到侵害则无诉讼方式予以救济,造成公共利益的巨大损失。因此,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就成为急切之事。  相似文献   
176.
作者从法律规范、检察院、法院、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社会舆论等方面探究了刑讯逼供外部遏制力量的缺陷,进而以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目的、国民性格等角度深入挖掘了形成这些缺陷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7.
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决策权力单一集中、决策权责分离、决策程序不规范、决策监督的缺损。这种缺陷主要源于行政决策思想和决策思维方式的落后、对民主决策认识的欠缺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决策思维方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决策权责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8.
我国的离婚法定条件是“感情确已破裂”。它既有积极性,也有不足。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夫妻感情认识的不足和当今婚姻家庭状况,使离婚诉讼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案件易受法官的主观影响,甚至出现同案不同果的情况;二是案件易受当事人的“表演”、“表现”所干扰,影响司法权威;三是案件易受当事人不正当干预,影响司法公正。所以,以“夫妻感情破裂”为我国离婚的惟一法定理由实有不妥。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公民平等的司法保护请求权而产生的司法救助制度,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国家建立制度的初衷与实现当事人裁判请求权的理念出现脱节,有待于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0.
我国《物权法》中的物权限制制度尽管颇具特色、不乏优点,但在立法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缺陷。本文既详细分析并论证了《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的诸多缺陷,又具体提出并阐明了这些缺陷的补正方法,以期对我国《物权法》的完善和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