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宁夏生态建设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这就是中部缺水、集体缺权、政府缺钱。解决中部生态建设所需用水道路有三条:一是恢复清水河流域流水,将苦水河变为甜水河;二是以全新的思路和措施力争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南引北提,共同济中。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为集体土地生态建设的责、权、利相统一提供了难得机遇。宁夏生态建设政府缺钱的对策有三:一是化政治优势为生态优势,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三是将生态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2.
围绕着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我国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为公共利益提供全面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机制之间应如何衔接的难题。衔接规则的缺失会引发不同机制功能重叠、相关主体角色错位、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功效的发挥。因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多维衔接机制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任务。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本质上是行政权能和司法权能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二者的权限划分与功能定位,结合我国实践和域外经验考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应当遵循"行政救济优先于司法救济"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通过明确政府索赔权的适用范围,确立行政执法的优先性;通过完善民事公益诉讼启动的前置条件,确立行政救济的优先性;通过完善具体的诉讼程序规则,确立"先行后民"的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203.
“两山”理论一方面,它破解了经济和生态互斥的局面,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平衡点;另一方面,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所探寻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公共卫生事件等接踵而来,“两山”理论蕴含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构建,有助于人类进一步理解“两山”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4.
陈华 《桂海论丛》2003,19(1):89-91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 ,是全国石漠化三个重灾区之一。加快广西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加快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的步伐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尊重科学、尊重群众、尊重市场 ;广辟资金筹集渠道 ,改革资金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5.
吴真 《行政与法》2006,(5):104-105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许多问题本身都与环境状况有直接的联系。这些活动如果规划失败将会引起环境的重大损失并使人们的健康和物质生受到威胁。生态问题的公众评价是在大量的客观和主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6.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消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效益补偿的含义和范围是实现生态效益补偿的基础。针对我国存在的立法问题,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7.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amine the area characteristics that act as determinants of area property crime levels, namel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The crime figur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1984 British Crime Survey. Area characteristics are taken from the 1981 UK census. Initial exploratory analysis considers the non-Gaussian nature of the crime data, the statis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and the transformations used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In addition, possible regional and inner-city/non-inner-city variations are considered. The later stages move from simple individual correlations to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hree regression model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reasons for refining these are explored, with the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both area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influences play a role as determinants of the area crime level.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area population age profile have significant roles to play. The conclusions support the recent revival of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in the analysis of crime levels.  相似文献   
208.
早期的生态犯罪学思想源自对生态环境关系与犯罪互动关系的思考 ,将社会生态作为犯罪系统研究标志社会生态犯罪学的诞生。2 0世纪社会生态犯罪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所谓的新生态犯罪学理论和副文化理论。本文研究了生态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概括其理论成就及政策应用 ,评价其不足与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9.
简述生态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毅 《中国发展》2007,7(2):36-39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10.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谋求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因此,人类需要创建一种新的文明方式,即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内动力是生态伦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