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8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类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向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方向。要想使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建立把现代的发展与将来发展结合起来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行政补偿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作为理论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成果,该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缓解森林生态功能衰退和解决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尴尬状况是该制度提出的现实基础,而对财产权的保护和“公平负担原则”则是该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国土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生态移民问题已成为全国许多地区的共性问题。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还存在人力资本的提升、社会关系的重塑以及思想意识的变迁等问题。面对生态移民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从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社区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措施,突破其社会适应的困境,让其在迁入地“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4.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应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尽快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生态化模式,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的产业形态,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85.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屏障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去甚远。分析现实中阻却这一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并提出法治保障之举措,是实现该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6.
阐释生态文明格局的基本内涵,明确山西生态文明格局建设的思路与实现途径,提出促进生态文明格局建设的保障措施,为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格局的构建提供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87.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几十年 ,由于人口超过环境承载量 ,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及生态脆弱等诸多因素 ,导致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 ,如植被 ,草场 ,土地的退化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目前 ,区域贫困和生态环境退化已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人为活动的特点 ,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和整治的对策 ,为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屏障的构建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9.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0.
赵俊俊 《中国发展》2008,8(3):13-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要求。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而且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要完善环保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