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20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吕芳 《妇女研究论丛》2012,(5):36-42,47
社会支持网是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男耕女织"演变为"男工女耕",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得不重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个体社会支持网构成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16个省份2414名留守妇女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系统考察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成。调查发现:丈夫仍然是"缺席"的户主,构成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的重心;"娘家人"在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公婆",尤其在情感支持和财务支持方面;邻居、朋友都是留守妇女日常交往的主要对象,邻居还对留守妇女的生产活动提供帮扶,而朋友则是留守妇女情感倾诉的主要对象之一。亲属倾向于情感支持、财务支持,而非亲属倾向于交往支持。  相似文献   
12.
和丽军 《时代法学》2013,11(4):66-75
根据我国《继承法》,不仅丧偶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后能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兄弟姐妹间、旧社会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与生母以外的父亲的其他配偶间形成扶养关系的,也均互有继承权,该规定直接突破了世界通行的继承权仅在血亲及配偶范围内的传统基础。无论从继承权产生的基础,还是从姻亲继承产生的源流上分析,我国基于赡养扶助行为授予姻亲继承权都是对继承权基础的直接违背,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民众继承习惯的背离。通过对姻亲的赡养扶助行为与继承权关系的分析,找出合理的路径与渠道对其实施赡养扶助行为后的权益进行补偿,始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家庭支持政策是影响女性就业和生育兼容性的关键因素。公共托育服务的普及、托育成本的下降、托育开放时间的延长以及生育假期制度有利于提高女性就业和生育的兼容性。因此,应对托育制度、生育假期和生育津贴制度进行完善,并对贫困生育女性提供托育支持和技能培训,以提高我国女性就业和生育的兼容性,优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旨在了解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其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抽取甘肃省311名农村留守妇女为被试,采用社会支持网络量表和SCL-90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表现出规模偏小、强关系成员占多数、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的特征;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成年正常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异质性、趋同性与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青年的宗教信仰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广州青年宗教活动参与制度化程度较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其信教的动机不同;家庭环境是信教青年了解、皈依宗教的最重要途径。宗教让信教青年获得心灵的宁静、更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对幸福感影响不明显。研究建议,关注青年的情感需求,用"无私的爱"进一步拉近共青团组织与青年的距离,用分类引导的手法切实提升青年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annah Arendt’s writings on tragic unreconciliation and pariah humour as offering creative strategies for confronting the deadening of emotion that enables people to become reconciled to what they should refuse or resist. She offers a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 to debates on reconciliation and justice, I suggest, by articulating a tragic approach to unreconciliation. Yet Arendt recognised that tragic accounts of violence can reinforce denial and resignation. In writings on the ‘hidden tradition’ of the ‘Jew as pariah,’ Arendt suggests that humour can be an important response to tragic accounts of political violence and a strategy for awakening an emotional response in those who cannot perceive tragedies to which they have become reconciled. As arts of refusal, tragic unreconciliation and pariah humour invoke and subvert the tragic imagination to reveal possibilities for solidarity, responsi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that challenge problematic forms of reconciliation – reconciliation to one’s role as a participant in, or bystander to abuse, reconciliation as self-abnegating assimil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as compromise, scapegoating, or denial.  相似文献   
18.
This mixed methods study used a snowball sample (n = 54) to capture retrospective insight from former public child welfare workers about job satisfaction and reasons they left their positions. Responses to open-ended questions suggested a theme of lack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the primary reason they left. Former workers also reported that they wanted a voice and someone to hear their concerns, greater recognition, and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self-care. Quantitatively, workers in their positions 8 years or longer were the most satisfied on a 19-item global scale examining job satisfaction. Respondents were unhappy with their workloads and emotional impact of their positions.  相似文献   
19.
职场排斥不利于高校毕业生的角色适应和绩效提升。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职场排斥现阶段研究较少的同事角度入手,探讨同事排斥、情绪智力对新入职毕业生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事排斥负向影响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关系绩效);(2)情绪智力正向影响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关系绩效);(3)情绪智力负向调节同事排斥与任务绩效的关系,即情绪智力会弱化同事排斥对新入职员工任务绩效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政策执行力是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焦点及难点问题。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和情绪感染理论,提出了考虑情绪感染调节作用的政治信任与政策执行关系假设,并基于162份有效样本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验证。结果显示:(1)政策受众者对政府、政策、官员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政策执行效果(尤其是经济绩效)的认知。(2)政策受众者的情绪感染力,会不同方向地干扰政治信任程度与政策执行效果认知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情绪感染对政治信任与行政绩效关系发挥了部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政治信任与经济绩效关系发挥了部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