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精神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民族精神出现了“认同危机”与“失范危机”交织并发的现象。前者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社会认同危机,国家认同危机,政府权威认同危机和政治信仰认同危机。后者表现为公民意识的缺失,民族文化主权的部分丧失,社会诚信资源严重匮乏和道德失范。这些危机会侵蚀公民对国家、社会、民族和政府前途的信心,败坏民族的基本素质,消解中华民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努力。中国要冲破民族精神危机的藩篱,就要在树立“文化主权”意识的基础上,重新谋划文化安全战略和整合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培育公民意识和新道德规范,重构富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642.
彝族支系较多,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不同的彝族自称、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本文认为彝语氏族地名的由来与彝族自称或亚自称产生的根缘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彝族自称是彝语氏族地名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ne55mu21(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及其彝语氏族地名众多的最主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643.
宋金兰 《思想战线》2005,31(6):82-86
作为老子哲学本体论的"道"是一种语言存在论."道"是对语言的形上化.老子对"道"的规定、解释均以本真语言为原型,"道"的基本特性与语言的本质特征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644.
谈大学语文的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明确课程定位是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语文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走出"人文素质教育"这种宽泛的目标所带来的困扰.要通过文学形式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提高学生本国语文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提高欣赏水平;深化汉语母语教育,提高表达水平;强化语文教育的情感培养、人生引导作用,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45.
万建中 《思想战线》2001,27(4):115-119
禁忌的本质是虚妄的.在民间故事中,禁忌本身及恪守禁忌的人往往成为被嘲笑和攻击的对象.这种嘲禁型母题显示出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进行颠覆的强大力量,从一个侧面颂扬了广大民众蔑视迷信的科学生活态度.语言禁忌之所以构成了此母题的中心话语,完全是由于语言禁忌的现实处境所致.  相似文献   
646.
Language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identification for individuals and nations,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 has manifested itself as an enduring political issue. This continue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hen the presence of a powerful global force, the English language, now less attached to a particular national entity, is viewed as intrusive among language groups that are, including in the most econom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countries. Some groups and individuals within Germany's postindustrial civil society are conducting an ardent defence of German against the encroachment of English. The German state, meanwhile, is pressured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language while adapting, like the private economy, to new imperatives that tend to magnify the presence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647.
20世纪30年代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上海和台湾都出现了一些进行新感觉书写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文本中做过相似的语言实验和叙事实验,倾向于精神分析的人性解剖和交感式的感觉描写,他们的文学实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与各自的文化场域中殖民话语和类型化文本进行文字搏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8.
法律语言模糊性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和准确性一样,是法律语言的特征,是法律语言难以消除的现象,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法律制度既具有积极的功能,又有消极影响。法律语言是在准确性和模糊性之间求得平衡,但不可能通过立法的方法克服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649.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remarkable rise of China from a veritable hermit state in the 1960s to a cultural lodestone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We explore the country's growing cultural power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RC's increasing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a global idio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China faces significa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rriers to fully achieving its potential as a global cultural power, recent efforts by Beijing to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Mandarin's increasing utility as a lingua franca for trade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sonance of Chinese culture abroad, especially in the Pacific rim. With this increase in cultural influence beyond its borders, we argue that China's “soft power” is also in ascendancy.  相似文献   
650.
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传播既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出于统治和开发边境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越南封建王朝加强自身统治的需要。汉语汉字通过多种途径在越南进行传播,对越南社会政治文化以及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包容的文化意义也就因此呈现出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