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会文明结构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中二分法和三分法的争论尤为激烈。二分法是一种长期以来居于学术界正统地位的观点,然而它具有在科学上的不严格性及与社会实践的不相适应性等缺点。社会文明的结构应该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这三个要素的统一体。制度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区别的独立的客观的社会存在。构建“制度文明”范畴,引入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分法,具有众多的理论依据和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2.
“六盘山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弘扬“六盘山精神”,全面认识固原市的优势和不利因素,引入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和制度,打造绿色固原,是实现固原人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3.
焦艳  朱慧芳 《工会论坛》2014,(2):135-138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为忠义仁勇。晋商信仰关公,其在常年经商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绝大部分是这一精神内核的折射:他们对国家和企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此为“忠”;对顾客讲求信誉,与同行伙伴团结帮扶,此为“义”;富而不奢,广行善举,此为“仁”;自强不息,敢于挑战和冒险,此为“勇”。  相似文献   
74.
党的作风建设连着党的形象和生命,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5.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协调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个性与能力的养成等具有积极作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大学生因校园文化缺失而导致的如浮躁、自负、彷徨等心理问题.文章提出强调组织领导、加强志愿者的介入、注重校园奥运氛围营造和奥运体育知识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6.
司法部在2008年宣布在校大三学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笔者通过对作为显学的法学和法学家们对法学教育问题的集体失语的检视,揭示了当代法学教育人文精神困顿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背离。在讨论了司法考试对大三学生开闸后对大学法学教育生态的影响后,笔者认为司法部这样一项政策安排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是负面的,应该及早停止。  相似文献   
77.
监狱文化是监狱干警、职工及其服刑罪犯共同认同遵循并具有监狱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监狱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具有导向性、继承性、稳定性和特色性的特征。良好的监狱文化对罪犯改造工作具有熏陶、控制、规范、定向引导、凝聚激励等功能。因此,监狱应精心设计、谋划,通过长期的点滴积累,以形成富有监狱特色的监狱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8.
契约精神与税收筹划的合理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筹划是一种普遍的以增加纳税主体可税性收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安排,但对税收筹划的法理论分析却非常薄弱。从对现代契约精神的尊重与实现出发,剖析税收筹划深层次的法价值理念,税收筹划中契约精神的延展、异化及理性复归等问题,试图在理论上解决税收筹划的"弱理论性"问题。  相似文献   
79.
延安鲁艺的音乐工作反映了时代精神和进步文化,加强了音乐艺术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实践,并结合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形式,开辟了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道路,为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0.
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凤 《学理论》2009,(15):86-87
人文精神培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人文素质,培育合理的人文精神。融人文精神于高等教育之中是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