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2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51.
揭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起源和追索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所承载的伦理精神,乃韦伯论题的一体两面,而重塑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则是潜藏在韦伯竭力避免“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的科学话语之下的一个意图。余英时对“韦伯论题”的承接,一方面纠正了韦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于近世儒家工作伦理的误读;另一方面他试图得出“恰好与韦伯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近世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的基础”的努力,则并不完全成功。而余英时对“韦伯论题”论述方向的转换,则通过对明清儒学、儒士之“转向”的考察分析,表达了一个与韦伯不一样的关怀,那就是,在新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何处是儒学、儒士,特别是作为儒士后代传人的现代知识人新的出路、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5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为解决当前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指明了具体方向,找到了着力点,找准了突破口。民族高校应紧抓这个机遇,开创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3.
在传承知识、寻求真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等基本伦理规定性基础之上,大学所具有的人本、宽容、开放、批判性等伦理精神,为大学自治提供了一般价值合理性依据.源于西方的大学自治经验,只有完成与中国既有社会文化等制度环境的接榫,才能推动中国大学自治实现从理念到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4.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这一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价值观的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合理建构并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范导力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5.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系统观点和思想体系。从其内生逻辑来说,这不仅对价值观建设公共性特质的应然回应,也是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嬗变与价值整合的必然要求。价值观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价值观建设的路径指引。工作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及其在工作和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顺应社会治理的模式变迁,将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体纳入工作价值观建设的宏观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主体对工作价值观建设的最大效能,从而实现工作价值观建设的统筹推进和长效运作。  相似文献   
156.
无论从实践效度还是精神向度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巨大力量。从实践效度看,它是一种行动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精神向度看,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为抗击疫情筑牢了精神防线,提升了防疫效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管京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93-101,M0005,M0006
公民生态意识难以有效转化为自觉自发的生态行为,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教育进程中的显著困境之一。克服公民生态知行转化困境是减轻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塑造生态公民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生态知行合一在伦理价值层面的本质要求可知,完成生态意识内化、形成生态行为自觉是实现生态知行合一的关键。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功利化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和公民生态伦理教育自身的缺陷则是造成公民生态意识不能有效内化、生态行为驱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公民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动员作用则是解决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58.
Educators, parent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in other countrie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apparent inability of many school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their pupils. The answer, experience shows, is not for government to require a pedagogy of state-defined character education which,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would inevitably create new conflicts. Instead, education policy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growing interest on the part of educators in creating autonomous, distinctive schools, and the continuing interest, on the part of parents, in being able to choose what school their children will attend. Schools which exhibit a distinctive character based upon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goals of education are effective not only in teaching academics but also in developing positive character traits in their pupils. Charter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vouchers are two means of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such coherent school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balance the autonomy of schools against the need for public accountabil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9.
当前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主要有 :价值冲突压力、选择压力、就业和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等、婚恋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在各种压力下 ,青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青年人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以应付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160.
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 ,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道德教化相匹配的 ,如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通过约束机制的引导和支撑 ,以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