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2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民主党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进思想认同、强化角色定位、弘扬优良传统的必然选择。民主党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由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共同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参政为民、协商为本、合作共赢、发展进步四个方面。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处理好自成体系与换位思考、应然与实然、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3.
我国立功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功利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排斥刑法正义观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认为,在设置该制度时应以正义观为主兼顾功利主义;立功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立功行为的本质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74.
从核心价值观的重塑和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克服经营困境、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二次创业"。民营企业价值观管理,包括价值观的分析、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经营管理活动的渗透与应用,以及价值观管理的绩效评估三个关键环节。在价值观管理中,要重视企业领导人的榜样作用,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5.
西方市民社会历经政治自治、经济自治到社会自治依次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传统分析模式即"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关系模式现今已失去示范意义。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经移植后在我国民法领域新时期所呈现出的"市民"与"国家"间冲突的情形下,实体民事法律的制度供给更应考量"市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76.
政法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如何融入政法文化,突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这条主线,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而政法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形成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更成为各政法职业院校探讨的共同话题。本文试就政法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7.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引导青年坚定集体主义观念,需要青年价值观教育尊重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以贴合青年生理、心理实际的方法,来全面提升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9.
《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一书较为全面地开放出"法治中国"命题的问题域,且更新了法理学教材体系中对"法治论"部分的理论认识,是中国发展中法治的共时态学科回应之显现。从教材编撰的角度审视,该书具有典范意义,即沟通了法理学教学所必须直面的理论场域和实践场域这两个"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80.
姚俊廷 《北方法学》2009,3(5):59-63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没有任何验证标准的“思辨式”研究。马克斯·韦伯是一个穿梭于科学客观性与主体价值之间、因果解释与意义理解与阐释之间的智者。这为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因为,建构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是法学或法律运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或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