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2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新的经济张力——伦理道德与经济相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海山 《思想战线》2006,32(6):50-56
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中介,它有可能使非经济因素的伦理道德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因素。伦理精神激励社会和个人的潜能,促使社会和个人将伦理信念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使道德成为一种实践性的伦理,实现非经济因素转化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2.
公共行政价值研究: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和旨归 ,但由于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学界对其的研究却很不够。本文以公共行政价值及相关范畴为起点 ,根据现有文献 ,综述了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现状 ,归纳了学者对公共行政价值研究的三种维度 ,以期能有助于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3.
官德建设的二重性缘起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则愈益凸显。为增强官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必须把握官德建设的二重性,即在官德建设中必须将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相提并重。各级官员既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并将其贯穿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具体经济活动中,又须恪守"忠、勤、廉、公、实、进"六字箴言,为善政,做好官。  相似文献   
94.
石利 《行政与法》2004,(10):115-116
法的实效短缺是目前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加快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从法的实效的概念入手,初步阐述了引起中国法实效短缺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5.
徐东新 《工会论坛》2002,8(2):33-36
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素质教育一直是一个困扰着各级党群组织和制约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大问题.科教兴国思想的提出,以德治国治国方略的确立,将职工素质教育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找出一条新时期职工德育教育的新路,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探索的.  相似文献   
96.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6,28(6):66-75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7.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翔 《法学研究》2005,(3):21-36
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德国建构了一套严密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这一理论对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中,"和谐"应该是一个最高的范畴。从"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看,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等。  相似文献   
100.
中日在由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之所以出现巨大落差,从表征看是由于两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方针和做法不同导致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各自前近代的社会基础及其普遍性价值取向,以及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成有关的商人伦理思想等存在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中日前近代商人的商贾思想、商业伦理、营利观和"义利关系观"等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阐明了中日前近代商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日近代化进程之所以出现落差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