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92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Why do groups adopt terrorism? Major theories of terrorist radicalization assume it to be a rational process whereby groups select terrorism as the policy most likely to advance their goals. Not all terrorism is rational, however, and these theories cannot explain cases when groups pursue terrorism despite it being self-defeating. We distinguish between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terrorism, and explain the latter using social psychology's groupthink mechanism. Although terrorists are widely assumed to be vulnerable to groupthink, empirical work on the phenomenon has focused overwhelmingly on decision-making by national executives. We firmly establish the link between groupthink and terrorist radicalization by tracing groupthink's oper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an American terrorist group that emerged in the late 1960s and conducted six years of bombings against the U.S. government. All of the antecedent conditions, symptoms, and decision-making defects predicted by groupthink are evident in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providing valuable evidence of the dangers of irrational radicalization and offering lessons for its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612.
假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但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侦查实践之中。在侦查实践中,通常把假说称之为侦查假设。侦查假设是一般科学假说与侦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应用理论。侦查假设这根思维链条,将侦查实践中的每一方面和环节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侦查假设的运用贯穿于侦查工作的始终。侦查假设的构建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检验。通过逻辑这种科学的方法去检验所构建的侦查假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逻辑的方法去检验侦查假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13.
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历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产阶级统治在政治建设上的成功设计和相关实践。中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面临同样的逻辑,而切实需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保证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统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它不应仅仅是某种抽象理念的"外化"。中国必须有一二百年以上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才可能使民族的全面复兴达到历史的新高。  相似文献   
6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迈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但由于当前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宏观制度、文化环境中仍存有一些不利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因素,诱发了很多矛盾与问题。对此,我们应全面总结、吸取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正确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要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为核心,以发展党内外民主、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落实反腐倡廉责任为突破,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支撑,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和有效运行为重点,与时俱进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615.
卢梭的诸多学说一直有着巨大影响,在西方各种精神和运动中留下印记。研究卢梭的学者们成就斐然,但各种解释互相抵牾,意见分歧已不限于卢梭的政治理论,还包括其经济学说、宗教学说、教育学说和道德学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小批学者开始进行卢梭著作统一性的研究。朗松、赖特和卡西勒三位学者为寻求卢梭那一大原则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书写卢梭的大潮一直势头不减,并出现一种内在转向,即探察卢梭遗留下来的大宗零散的自传性资料,包括书信、出版著作和卢梭所有的自白,利用这些证据耐心复原卢梭的生活。这并不意味着冷落了卢梭发表的著作,而是将其融入他的整个存在。  相似文献   
616.
中国法律解释权主体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胜强 《政法论丛》2011,(3):99-105
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非常丰富的法律解释权主体的内容。在奴隶社会时期,王权之下由神职人员和司法官行使法律解释权;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权之下以官府为主私人为辅行使法律解释权;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形式上由最高司法机关统一行使法律解释权。法律解释权的主体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并深受中国专制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7.
论式:法律逻辑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将审视焦点从法律三段论的外貌转向其内在要素——事实前提和法律前提,并进一步寻找这些前提的支撑基础时,一个全新的法律论证结构暴露出来:若干可能的或合情理的论证(合情论证、论证型式、论式推理)支持两个前提,使得我们有理由假定到目前为止对两个前提没道理怀疑。然而,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理论之外开创的并在中世纪传统中广泛应用的论式理论系统,被现代逻辑理论和法律逻辑理论遗忘了。幸运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敏锐的逻辑学者和法律学者,分别在法律领域和逻辑领域复兴了论式理论。当代关于论式的界定、功能、结构、分类、评估、经验基础和文化特异性的研究已在多个学科展开,初步形成了论式理论的基本框架。一种周全、可应用的法律逻辑有必要整合法学"论题学"和论式的逻辑理论,以丰富法律逻辑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