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期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进入更加稳定高速的发展阶段,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 000亿美元,韩对华投资金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在几年前中国就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对外投资对象国,同时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双方应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今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潜力仍很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2.
陶元浩 《桂海论丛》2010,26(5):125-128,F0003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和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政党从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政府从全能到有限的转变和社会从整体到个体的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对人民群众和公务员群体双重作用缺失的困境。行政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同的属性,是对传统思政工作的创新和超越。因此,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应不断加强服务型行政文化、法治型行政文化、民主型行政文化和科学型行政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3.
海峡两岸经合框架协议若干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时代法学》2010,8(5):111-115
海峡两岸经合框架协议(ECFA)的内容实质就是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一点应与法律性质问题区分开来讨论。立足于大陆立场,ECFA法律性质仍应定位于"行政合作型区际协议"。从WTO相关条文的模糊性及成员实践来看,部门涵盖度与过渡期限问题在现实中并不会成为ECFA的法律障碍,而且两岸尚可考虑向WTO申请特别豁免,因此无违反WTO规则之忧,台方亦不必过虑"10年90%"。ECFA后续自由化谈判应本着互惠双赢的精神稳步进行,而不宜单纯追求协议形式。  相似文献   
44.
杨俊峰 《政法学刊》2010,27(1):123-128
社会转型期城市治安状况既有异质性,又有同质性。从长期来看,城市治安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要素(形态与自由度度、政社关系要素要社会控制效果会、人口要素(数量、密度及流动性)、经济要素(发展水平和阶段)、管理要素(治安防控水平和力度)等宏观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45.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将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羁押期限,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认识到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在德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是鉴定留置的一种类型,法律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应从人权保障出发,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重新定位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并完善相关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46.
陈仪从在重庆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工作开始,一直到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期间,都十分重视台湾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他提倡“心理建设”和“文化建设”,重视国语、国文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注重学校的文史教育;同时,他还很重视对民众的宣传和宣导,重视公教人员的培训,以及学校教材和社会读物的编译等工作,努力消除日本殖民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可是,学术界对陈仪主持下的文化重建工作却有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针对这些评价,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7.
陈刚 《法学研究》2022,44(1):86-103
我国民事执行回转制度一方面因在实践运行中背离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趣旨,出现了“审执合一”的程序构造和可能被执行回转之诉替代之问题;另一方面因生成于传统职权主义诉讼体制,又面临着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都需要彻底改造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被执行财产事后救济制度,民事执行回转制度对于实现诉讼经济和诉讼迅速的理念,促成纠纷一次性或最大化解决,有着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将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由职权进行主义运行模式改造成贯彻处分权主义的运行模式,使之在保留原有制度功能及优势的同时,又符合新时代民事诉讼的发展需要,是当下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过程中应予充分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具体制度构建上,应将不当得利之债规定为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并将其定性为实质诉讼规范;坚持审执分立的程序构造和排除另诉的处理方案;将回转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编中,并设立裁判解释程序。  相似文献   
48.
香港十年是余光中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新际遇让他的诗章之华夏色彩更为浓郁圆融。本文以细读方式,从人际关怀、士人风骨和人生领悟三方面探讨余光中此期诗作的华夏古典传统。  相似文献   
49.
贾凌  于志刚 《现代法学》2000,22(6):65-68
为防止追诉时效制度轻纵犯罪人 ,有必要实行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 ,我国刑法有此规定 ,但对该制度的适用需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期达到其立法理性思考与司法可行性操作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0.
民事诉讼中存在着案件经再审程序审理后并没有及时终结反而进入新一轮审理中的循环诉讼现象。通过分析这种现象的危害指出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立法价值取向失衡和制度设计存在漏洞是诱发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以建立再审程序一审终局制为重点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