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就是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内核"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由于独立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权力混合性特征,其被誉为"无头的第四部门","宪法怪胎(constitutionalanom alies)"。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和王名扬先生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独立监管机构正当性的论述。然而,"不完备法律理论"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即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存在。并且独立监管机构天然地带有制衡传统行政权的色彩,其不但没有僭越三权分立原则的精神内核,反而是一位合格的执行者,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概念,在我国现阶段,或者说在科学发展观语景下的以人为本也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所以,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104.
“现实的人”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历史观赖以成立的真正历史基石,即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从而确立了人的真实存在。“现实的人”的理论同时又体现了人在一定历史现实中的制约性,人既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又要面对其所处的时代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唯有此,才是“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5.
安全第一方针,已不断被我国政策、法律所强化;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行为的处罚,我国法律正在逐渐加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仅是职工之福,亦是企业之福。  相似文献   
106.
刑事一审庭审方式改革,应当确立独立、超脱、中立、明辨、处断的法官形象;确立关键证人到庭作证制度,建立交叉询问程序;确立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积极探索刑事一审案件的繁简分流,切实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刑诉法是否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学者争议颇大.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刑诉法的两大价值安全与自由的关系考虑.在英美自由优先和大陆安全优先的价值选择中,沉默权的地位不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安全与自由的价位关系应是动态的.沉默权的有限性也应是变动的.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贯穿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形成了"以人为本"思想,使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9.
杨月如 《桂海论丛》2004,20(3):8-10
科学发展观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当代实践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五个统筹”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验的深刻总结与提升,坚持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原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归纳。  相似文献   
110.
梁志文 《法律科学》2013,(6):119-129
使用者利益是版权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却日趋边缘化。它常常被其他议题所淹没,也尚未得到版权理论的系统梳理与阐释。版权法上的作品使用者具有不同的面孔,它们是作品载体的所有者,是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创作者。作为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这些使用者利益分别得到了默示许可、首次销售和合理使用原则的庇护。但是,这些规则均有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适用范围广于首次销售的权利穷竭原则为成文法和司法判例所共同确认,它通过三要素来确定使用者利益是否应得到保护。因而,权利穷竭原则也属于保护使用者利益的重要制度之一,它与其他规则一起促进了版权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