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01.
广东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从分布情况看,呈现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从纠合方式看,以地缘为主,大多结构松散,反应迅速。从主体类型看,分为外省人员主体型、省内外市人员主体型和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渗透型。从违法犯罪客观方面看,暴力性特征明显,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这是因为少数地方和部门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流动人员生活环境的改变,致使流动人员处于不受规制状态。流动人口的流动呈明显的无序性、盲目性特征,缺乏规范和引导。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存在打击盲点。应该切实提高认识,把打击、防控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外省来粤务工人员流出地的沟通协作,构建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共管体制;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维权工作;整合资源,构建整体作战格局,提高打击、防控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2.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一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政策、措施和管理理念仍存在歧视流动人口、管制思维、义务本位等许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从歧视转向平等对待流动人口。从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公民义务本位转向公民权利本位。同时,应当构建与和谐社会相融合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03.
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是实现我国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重要条件。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和自组织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程度,需要健全组织系统,建立组织间的沟通、协调与衔接机制,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04.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面临人口总量压力的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影响更加突出.如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为人口流动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问题,日益受到各地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5.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流动大军中的另一个中坚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在城市务工的部分农村女性也加入了向城市迁移的行列,由过去农村女性多数是以婚嫁、随迁等形式被动地向城市迁移逐步演变为现在以务工、留城的主动迁移。在实现定居目标的过程中,受就业现状、社会交往、文化观念、自我定位、婚恋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务工女性呈现出与务工男性不同的境况。透过就业现状、社会交往、文化观念、自我定位、婚恋状况的变化来分析务工女性定居目标和城市融入过程,可以为改善务工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6.
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在人口学、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一个更为明确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述评相对剥夺感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解体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司法防控、心理防控和社会防控三个角度分析了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民  王娟 《政法学刊》2005,22(3):69-71
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环境的改变,原有的传统准则失效以及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弱化等因素,导致其违法犯罪明显上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制度性建设和改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优化进城农民社会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8.
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社会维稳关键期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犯罪也已经构成了大连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根据大连市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已判决生效的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大连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特点表现为青年化、低学历、一般共同犯罪比较突出等;动态特点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城乡结合部犯罪高发、罪案量随季节与节假日变化等。从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犯罪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主体文化程度低、社会控制力薄弱、反社会心理严重。构建大连市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新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可行性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整合力度,构建大预防格局;建立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流动人口犯罪打击机制。最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公安专项整顿、社区预防体系等打防结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9.
童敏 《犯罪研究》2013,(3):48-54
流动人口构成犯罪被害的高危群体,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被害预防将对整个社会的犯罪预防和治安状况的好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被害人角度看待流动人口在刑事案件中所处的角色从发,结合被害人学的相关理论和流动人口被害的实证统计,分析流动人口被害原因包括社会原因、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的基础上,这样的被害预防对策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防控难度大,急需与信息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防控手段。基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的时代特征和新型信息化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构建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模式,针对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的要素、流程和节点,努力实现基础信息精细化、信息研判常态化、信息应用多样化、阵地控制严密化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作战方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