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是侦查技术人员在收集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原理,对铁路爆炸案件现场有关问题进行认识和模拟的过程。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一般程序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信息的搜集与分类;铁路爆炸案件现场的初步分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内容的假设;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形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初步检验证实;形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结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形式主要有: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图;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报告;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照片;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实物模型;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沙盘;铁路爆炸案件现场计算机动画重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录像(电影)。  相似文献   
52.
军事发展需要先进的军事理论作为引领和指导。具有穿透力和前瞻性的军事理论研究,不仅必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还必须关注国际安全背景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限制条件的变化,把握重大问题发展演变的内在线索和逻辑,并形成系统性和可验证的知识体系。只有国家现代化才有军事学术的现代化,而学术现代化又反过来助推国家战略能力的提升。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为军事理论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加上中华文明丰厚的战略思想遗产可资借鉴,今天的军事理论创新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新军事革命浪潮中,理论研究不能迷失方向,要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架起有益的桥梁,这样才能跟踪战争形态演变,理解战争制胜机理,准确把握当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具有指向性、系统性的军事思想,也才能使军事斗争准备真正反映当代战争的本质要求。战略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要素。历史发展证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中国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权力争霸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军事能力建设及其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也需要军事实践和理论的强有力支撑,并必然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53.
先秦时期军事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法的早期渊源。这一时期军事法有四种比较重要的表现形态:誓,礼,律,兵书。誓产生于夏朝,“甘誓”是夏朝的基本军事法,商朝有“汤誓”,西周有“牧誓”和“费誓”,它们大都是古代战争动员令的记录。“礼”起源于祭祀,它体现的宗法精神是夏、商、周三代军事法的核心。到西周时,礼成为军事法的主要形态,对军事行政法、军事组织法、兵役法律制度、军事后勤法律制度等都有规定。“律”在甲骨文中曾有记载,是关于军队的法律,作为一种军事法的形态,律一直在完善、发展,是我国军事刑法的雏形。兵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军事法的一种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初期的中国辛亥革命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都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基本性质,都打破了原有的政权结构,引发了各自国家社会的全面变革。然而,两国变革后的国家状态却大相径庭——中国从中央集权走向军阀混战,日本从幕藩二元制走向高度中央集权。其结果既是两国革命宗旨和领导力量的差异所致,也与当时两国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结构的差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孕育、形成和逐步臻于完善的过程;通过考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通过考察马克思晚年《古代社会史笔记》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不仅适用于阶级社会,而且也适用于无阶级社会以及从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通过考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有关论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也适用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6.
彭中礼 《北方法学》2013,7(1):102-110
法律形式与法律渊源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我国学者一般将之作为等同的概念使用。这种观点导致了某些学术上的混乱,也导致法律形式和法律渊源各自的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正确界定法律渊源和法律形式,是实现二者区分的逻辑起点。法律形式是法律文本的表现方式;法律渊源是裁判规范的集合体,法官从中发现裁决案件所需要的裁判依据和裁判理由。由此可以得出二者之区分:从实践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指司法之法,法律形式之法是指立法之法;从内容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形式则是具有一定封闭性的规则体系;从路径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在司法适用过程发现和寻找的,法律形式之法是立法中形成的。司法适用之法完全局限于制定法之时,二者会出现种属统一,但是其概念内涵依然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57.
网络诈骗原因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互联网已经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带给人类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其中,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尤为突出,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原因、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8.
Although damag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negligence liability, important extensions of the categories of actionable damage occur with little or no analysis or even acknowledgement of the fact. In this articl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a number of new forms of actionable damage which appear either to have received recognition by the courts in recent years, or to be close to receiving such recognitio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ore sections, dealing with negligent imprisonment, wrongful conception and educational negligence. The principal conclusions are that redress for negligent imprisonment is best achieved through recognition of imprisonment as actionable damage in negligence; that an unwanted pregnancy is a form of personal injury, albeit an unusual one; that the conventional sum award in wrongful conception cases is best analysed as compensation for a diminution in the parents' autonomy; and that while untreated learning disorders are now treated by the courts as a form of personal injury, in the absence of such a disorder educational under-development ought not to be recognised as actionable damage in its own right.  相似文献   
59.
法、英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侠 《外交评论》2003,(4):94-100
法语和英语悠久的历史渊源使二者在语言形式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姻亲关系,本文试从法、英文的历史融合,二者共同的语言现象,学生、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比较教学的模式例析等层面来分析两种语言比较学习、比较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说明比较的方法是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并且顺应时代对多语种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我国四法域遗嘱方式规范的比较可以发现,四法域立法在遗嘱形式分类、遗嘱见证程序及见证人资格等方面差异明显,在其他遗嘱方式事项上也各有特色。我国大陆地区的公证遗嘱、录音遗嘱、特别遗嘱及遗嘱见证人规范存在明显不足,应当借鉴其他法域的立法经验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